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秋节想起姥姥的面月饼 [复制链接]

1#

八月中秋月饼圆

姥姥的月饼甜又甜

有的是冰糖白糖馅儿

有的是红糖大枣馅儿

还有咸味儿的是大肉馅儿加那花椒茴香面儿……

小时候,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前几天,我和弟弟就唱着自己编的儿歌,向姥姥要月饼。

那时候,家里不富裕,我姥姥就给我们奢侈一次,用白面给我们做面月饼。

姥姥在农历八月十三早早的就把她自己做的黄面酵母饼子用擀面杖压成面儿,再用温水泡下,参里边点白面,叫做涞渣头,到八月十四晚上,渣头开了,再用渣头发面,这样,到十五早上,面开了,就开始做月饼,早早的把用鸡蛋(自己的鸡下的蛋不舍得吃,都是用来换醋、酱油等等)换的白糖、冰糖、还有红糖,(每样儿只买半斤)核桃仁儿、花生米,(自己家有)大肉,葱花、花椒茴香面,都各自放在一个碗里,预备用,等把面擀成圆片儿,往里包馅儿,再用手拍成圆饼,姥姥用她做针线活儿的顶针在圆饼子上按印儿,还让我们去找麻棵上的在饼子上按印儿,以便分别甜馅儿和咸馅儿月饼,再把圆饼放到专门烙饼的锅上(是个圆形的铁板)再抹上点花生油,放到大地锅锅台上,用柴火烧,这边熟了用铲子一翻,那边一熟,就能吃了,真是黄焦酥脆,外焦里嫩,煞是好吃。

我们拿着这面月饼啊,真是好像过年啊。吃过一个,还想吃个,当个吃完时,我姥姥就说话了,不能再吃了,留着下顿吃吧,吃多了不消化。嘴里还不停的念告着:要使小孩儿得平安,七分饱,三分寒……

这话我们当做耳旁风,不以为然,有时候还背着姥姥偷拿着吃。

可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街坊家的孩子真出事了,那孩子早早没了妈,轻易不吃顿饱饭,那年八月十四,他已经出门的姐姐,来给他们做面月饼,想让他爷儿几个过个好中秋节,结果,这孩子吃多了,肚子疼的厉害,我亲眼看见他家好多人,把一张小床绑成担架,抬着他往卫辉医专跑,结果没跑到,孩子没了,听老人说是肠梗阻,去医院迟了,多可惜呀,他才十一岁。

从那往后,我们才知道姥姥不是骗我们,不是怕我们多吃,那孩子出事,是他姐没经验,他没有妈,没人交代他不能吃多,姐姐是想,平时吃不饱,这次想让他多吃点,谁知道适得其反。

哎哟,以后知道了,吃东西也得适可而止,真的不敢再多吃了。

一九七八年正月十五,我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可我姥姥做的面月饼虽然没有现在买的月饼好看,但那面月饼的的味道,是现在买的月饼所没有的,吃了多少买的好月饼,都觉得不如姥姥做的面月饼好吃,每到中秋佳节,姥姥做的面月饼味道就会绕舌而出,还有她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永远记在我的心中,在我未来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倍受应用。

作者简介:原庆新,延津县东屯镇西屯村人,自由职业,以搞旅游为主,从小爱好写作,作品常见于《故道文苑》《今日头条》《品读延津》《平原晚报》《新乡日报》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