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老张的榨油坊门口,已经停了两辆农用三轮车,一位穿着破旧军大衣的大伯,跺着脚搓着手,给老张打电话,问他几点开门。老张是河南省许昌人,来到洛阳已经20多年,早年间老张家里条件不好,算是做了上门女婿,十几年来,老张凭借一手榨油的好手艺,连开三间铺面,一天榨油三四吨,老丈人全家都给他打工帮忙。
剥皮的花生,炒熟,趁还有温度,赶快搬进榨油间,机器轰鸣中,花生变成了锅巴一样的油渣饼。老张榨油向来不收取加工费,只要把油渣饼留下就行了。快过年的时候,远处村里来的人希望用油渣饼制作一种人造肉,老张会告诉他们再添加什么粮食,做出来的人造肉更好吃。
老张父子俩昨天熬夜干到12点多,夜里尽管没有村民再来榨油,却有一家公司定制了一批花生油,说准备给员工发作过年福利。越是临近年关,榨油的人越多,老张和儿子看着三台机器,20岁的儿子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吃早饭了,中午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到隔壁喝一碗牛肉汤抗饿。
老张用的机器是从四川运过来的,许昌外出从事榨油的人比较多,相互之间也就有了照应,不过老张却是独自一个人来到了洛阳的这个山城小县,并在这儿落了家。几位榨油的大妈都说老张榨的油比较干净,回家炸油食锅底没杂质,老张有些得意地炫耀起来自家榨油机的过滤系统,老张说:普通的榨油机都是用的尼龙滤网,时间久了尼龙丝会断或者跑网,过滤的就不干净了,而他们家这台机器,用的是帆布。
老张拉着做滤网的帆布一角,给村民看,古朴厚实的帆布给人踏实的感觉,而墙上挂的半张尼龙滤网看起来就单薄了很多。
脱了油脂的油渣饼越来越大,老张需要不断用木棍捣碎油渣饼,尽可能的让油榨的更干净一些。一位有些哮喘的大爷问老张:师傅,今年的花生80斤能炸多少油?老张扭头看了一下他带的两个布满油腻的塑料壶,说:你准备40斤的壶吧,不够了往下走,20米,就有卖油壶的。别人问老张为啥不自己卖油壶,老张笑笑,说:人呐,把钱花到别人家才放心。
机械的缝隙里会落下来几根粉条状的油渣饼丝,老张和儿子就是通过观察这些饼丝的干燥程度,来判断油榨的干净不干净,小张告诉作者:要是花生饼里还有油,饼丝表面就看起来油光光的,要是没有油了,发黄,看起来很干。小张用铲子铲出来一些饼丝,让旁边的人品尝,果然是两种味道,油亮的饼丝有香味,而看起来干燥的饼丝吃起来苦苦的。
花生榨干净了,热油顺着油槽流进滤网槽,小张打开了一个开关,顿时看到帆布滤网凹陷了下去,老张告诉作者:榨油机就是榨的再干净,也不免落进去一些油饼渣或者灰尘,滤网下面是个真空的箱子,通上电,箱子里产生吸力,油渣过不去,油就都进了肚子。
刚炸出来的花生油看起来很浑浊,顺着油槽流进过滤池。
经过真空过滤的花生油看起来清亮了很多,颜色却比超市卖的更浓一些。
这还不是最后一道工序,现榨的花生油都是热的,用塑料壶灌装容易烫扁油壶,老张专门买了一台冷却机,经过冷却的油就可以直接装进油壶了。附近一条街七八家榨油坊,却只有老张一家购置了冷却机,这也成为他们家生意火爆的只要原因之一。
小张每天都在榨油房里工作,已经20岁了还没有女朋友,小张说:着啥急呢?等再攒点钱,到许昌买套房子,结婚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小张的妈妈听到了,骂了一声:喷壶蛋,要不是你爹能干,你哪来的钱买房子?小张咧了咧嘴,小声说:我都干了8年了,买两套房子不应该吗?你的身边还有那些怀旧的小店,传统的作坊?欢迎告诉河洛乡村,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