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油坊老板喜欢要饼折抵加工费而不喜欢要 [复制链接]

1#

农村有句俗话说:“能不过剃头的,滑不过卖油的。”意思是剃头的心灵手巧是个能人,卖油的用东西换油他里外赚钱头脑非常精明,一般的人是玩不过他的智商的。

油菜籽和花生是农民喜欢种植的农作物,它们经过压榨后是我们最喜欢的食用植物油。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知道花生和油菜也是出油率比较高的两种油脂作物,每家每户多少都会种一些留着自己榨油吃。

农民种植的油菜和花生收获回来以后,自己是无法把它们变成油的,因此,就出现了用油脂原料专门加工油的油坊。过去的油坊就是专门加工油的手工作坊,不像现在用机器榨油。不管是芝麻还是油菜或是花生经过油坊加工之后,才能变成香喷喷的食用油。

过去人们与油坊的交易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用自己的菜籽或花生给油坊换油双方互不出钱;第二种是把自己的油菜或花生交给油坊加工成油吃;第三种就是出钱买油坊榨好的食用油。

农民用油菜或花生给油坊换油,一般来说农民有点吃亏。比如,花生正常的来说3.5斤左右带壳的花生可以榨一斤花生油出来。如果换的话油坊根据花生的出油率,再加上工钱什么的一些费用,他就会用4.3~4.5斤带壳的花生才能给你换一斤花生油。

这样农户就等于用0.8~1斤的花生折抵着加工费了。如果榨出10斤花生油就要给他8~10斤的花生当着加工费,即使按照当时的等价折换来算农民还是吃亏的。所以,这种用原料换油的交换方式现在已经没有农民使用了。

第三种就是用现金买油的方式,那是随行就市愿打愿挨的交易,双方都是心甘情愿的。

现在人们都在采用第二种交易方式,也就是把花生或菜籽交给油坊加工成油后,按斤数付给油坊的加工费,这样对双方都比较公平。

在采用第二种自己榨油支付加工费的时候也有两种付费方式:一种是把榨过油的饼渣折抵加工费,即,农户只把油掂回去,把饼渣留给油坊抵着加工费,双方互不找钱;另一种就是农户把油和饼渣都取回去,按斤数付给油坊现金当做加工费。

相比之下,油坊老板更喜欢要饼渣而不太喜欢要现金,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以花生为例来说一下这里面奥秘。通常情况下农户在榨花生油的时候把带壳的花生,拿到油坊去榨油。油坊把花生壳脱掉后用转锅把花生米炒个小半熟,然后把花生米倒入榨油机里面压榨,反复压榨三四遍时花生油就算榨净了。

如果你不要饼只有花生油,你和油坊两不找钱。如果你要花生饼,就要按照花生米的净重1斤付给他0.4元左右的加工费。通常是2.5~2.8斤左右的花生米出一斤纯花生油,这样算下来榨出一斤花生油要有1.6斤左右的花生饼。

也就是说平均2.5斤花生米需要支付给他1块钱的加工费,而花生饼的价格一般在1.4元/斤左右。那么1.6斤饼可以卖2.2元,这样算下来一斤花生油的饼钱要比收取现金多赚1块多钱。而花生饼又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和肥料,它升值涨价的空间也很大,因此,这就是油坊老板喜欢用花生饼折抵加工费,而不喜欢要现金的主要原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