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油你吃对了吗请走出六大食用油误区 [复制链接]

1#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菜以“色、香、味、美”而享誉全球。我们老话常常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烹饪界也有“无油不成菜”之说,油对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煎炸烹烧炒,还是焖炖煨熘烤,样样烹调方法都离不开食用油,就算是蒸,之后也还是要浇汁(带油的调味汁)或淋油。油始终为我们的美味增光添彩,给我们的感官带来难以抗拒的诱惑。

据估计我国有90%人存在不科学摄入食用油的问题,80%的居民不懂得正确选择和使用食用油。营养学家指出,现在不少中国人,特别是肿瘤患者,油吃错了,且错大了。在这里为癌症患者盘点他们平时最易犯的六大使用食用油误区。

(1)油大菜香,用油如水。

油不仅能为美味增色,还是人体70%的脂肪酸来源。目前我国80%居民吃油量高达45—50克,远远超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日25~30克的标准,大多数居民单纯地沉浸在味蕾的享受当中。吃油太多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非常多,不仅仅是肥胖,小到青春痘,大到癌症,都与“油大”脱不了干系。

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越来越普遍,这和国人习惯油大菜香的做菜习惯密切相关。防止食用油过量迫在眉睫,尤其是身患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肿瘤患者,平时做菜时更要控制好食用油摄入量。

(2)浓烟滚滚,滚油下菜。

很多人炒菜时习惯等到锅里烧到浓烟滚滚才下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过度加热植物油会使食油中的卵磷脂和维生素A、E等遭到破坏。同时,高温油还可能产生高温氧化聚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杂环胺、丙烯酰胺等潜在的致癌物质。油烟是肺癌的诱发因素,也能导致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科学的炒菜方法是,将油倒进锅后,待油面波动,没有多少油烟(最佳油温大约90℃)时锅内放菜。

(3)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

许多人在食用油的摄入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多数人眼里,动物油有害,而植物油有益健康,因而就得出了“植物油可以多吃”的错误认识。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是不行的。摄入一定量的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但是,肿瘤患者几乎都是谨小慎微地对待动物油,唯恐多食招致肿瘤复发。然而,患者往往过于警惕了动物脂肪却忽视了植物脂肪。植物油因脂肪酸的成分不同,也分“三六九等”,专家们指出,植物油中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同样危害不浅,如棕榈油、椰子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也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因此过多食用植物油也会导致血脂高,造成心、脑血管疾病,还会诱发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多食植物油没有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4)从一而终,过于“专一”。

很多人吃油也喜欢跟风,一听说玉米油好,就天天吃玉米油,过一段时间听说茶油好,就长年累月吃茶油。现在媒介又把橄榄油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橄榄油又受到人们的热捧,成为人们餐桌上须臾不离的“地中海甘露”。长期吃橄榄油也不好,为什么?不得不承认,橄榄油确实能为人体的健康创造一定的福祉,对人体有极佳的天然保健功效,具有良好美容功效和极其理想的烹调用途。

但专吃橄榄油同样对肿瘤病人的危害不容小觑。每种油脂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任何一种植物油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体的脂肪酸需求,橄榄油也不例外,人体不仅仅需要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还需要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后两种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几乎不能提供,因而橄榄油不适宜单一、长期、不间断食用,否则会产生必需脂肪酸摄入不足的后果,最好还有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这样才会更有营养。

由此看来,科学选油不要“单脚跳”,在挑选食用油上最好保持“三心二意”的态度,经常更换,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5)反复使用高温劣化油。

食用油在反复、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过氧化物显著增多,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基本遭到破坏,且含有多种对人和动物都有害的化合物和反式脂肪酸,故称之为高温劣化油。它既不能供人们食用,也不宜用来饲养动物,只能作为工业原料处理。

食用高温劣化油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无力、低热等症状。长期食用者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及患癌症几率大大增加。为了防止高温使油质劣化,可以将油炸食物时的油温控制在℃—℃,且连续煎炸的时间不应超过3~4个小时。煎炸三次以上的油中,有害物质大大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应毫不吝啬地废弃。

(6)常摄入欧米伽6油,少摄入欧米伽3油。

很多人的食用油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子油和红花籽油,长期食用易导致ω-6脂肪酸摄入过量。ω-6脂肪酸长期过量摄入,更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上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引起各种炎症反应。

过氧化物的增加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过氧化物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堆积,生成大量血栓素,刺激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而生活中人们很少摄入ω-3类油,如亚麻籽油、紫苏油、火麻油、鱼油等特种油。ω-3脂肪酸(如α-亚麻油酸,EPA等)可抑制中性脂肪(三甘油酯)及胆固醇,因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ω-6脂肪酸的作用则在于促进凝血质的合成,引起血小板凝集。人体摄入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不平衡,往往是导致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达到1:1—4:1,最科学,对人体生理功能最佳。

(7)不因病吃油。

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应该选择符合自己身体饱和脂肪低的食用油,能调节血脂、减脂的食用油,如山茶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消瘦、营养不良的病人可以适当补充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如猪油,植物油如棕榈油等;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可以选择一些功能性油,如亚麻籽油、橄榄油、山茶油等。

(8)只选择贵油。

市场上的橄榄油、山茶油、玉米油等的价格高,有人认为价格高就是好油,其实未必。决定油价格高的因素很多,比如原材料的稀有、生产过程的繁杂、产品推广的费用等各种因素决定。当然,其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油越贵就越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