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海关总署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年5月份,我国花生油进口总量为1.05万吨;去年同期,花生油进口总量为2.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花生油进口总量下降58.11%。
年1-5月份,我国花生油进口总量约为4.9万吨;去年同期,花生油进口总量约为19.6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总量下降约75.09%。
年5月份,我国未去壳花生,进口总量约为1.25万吨;去年同期,进口总量约为1.88万吨;进口总量同比下降约33.83%。
年1-5月份,我国未去壳花生,进口总量约为4.2万吨;去年同期,进口总量约为12.73万吨;进口总量同比下降约66.97%。
年5月份,我国去壳花生,进口总量约为11.3万吨;去年同期,进口总量约为18.97万吨;进口总量同比下降约40.45%。
年1-5月份,我国去壳花生,进口总量约为24.82万吨;去年同期,进口总量约为52.83万吨;进口总量同比下降约53.0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进入年之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外花生市场,出现了较大变化。
1-5月花生油进口大降75%,国内花生米价格保持强势,后期如何变化?
从最近两年,我国花生进口的总体趋势来看,年2-8月份,去壳花生的进口数量,创出了近几年来的新高,平均进口价格,也一直保持在高位,最高曾触及元/吨的高位。
自年9月份开始,我国进口花生数量,出现大幅下降,平均进口价格,也一直处于回落状态。今年4月份,花生平均进口价格,已经回落至元/吨以下。
最新数据显示,年5月份,我国去壳花生进口总量为11.3万吨,平均进口价格为元/吨;4月份去壳花生进口总量仅为7.99万吨,平均进口价格为元/吨;环比上月,进口数量增幅明显,进口价格小幅回升!
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自去年9月份之后,进口去壳花生数量,会出现持续下降的走势?接下来,进口花生市场的变化,又会对国内花生价格走势,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下国内花生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早在年之前,中国还属于花生净出口国,进入年之后,花生进口数量开始大幅增加。
据公开数据显示:年,共进口花生约47万吨,同比增长%;年,共进口花生约万吨,同比增长约%;年,共进口花生约.67万吨,同比略降6.78%。其中年,花生进口总量首次超过欧盟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花生净进口国!
我国花生主要从塞内加尔、苏丹和美国进口,从上述三个国家进口的总量,合计超过了90%以上,年,增加了从阿根廷、缅甸和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数量,但占比仍旧不高!
由于进口花生的含油量,普遍要高于国产花生,故主要以油料花生米的进口为主,国产花生主要供应终端消费市场和花生制品加工厂。
从年1-5月份的花生油和花生米的进口数据,我们发现,花生油的进口降幅是最大的,其中主要原因是,花生油出口大国印度和巴西,今年都减少了花生油的出口数量。
特别是印度,我们今年1-3月份,共从印度进口花生油约吨,4、5月份进口直接降为零。而去年全年,我们共从印度进口花生油约16.56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41%。
年1-5月份,我国共从巴西进口花生油约3.06万吨,占全部进口总量的37.55%,进口均价约为元/吨,进口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自年6月份以来,国际海运费用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北美-中国航线,运费涨幅较大。
进入年之后,受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和地区局势不稳影响,海运成本一直保持高位,最终导致进口花生米和花生油价格,与国内价格形成倒挂,进口成本优势降低!
从国内花生产区和销区的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消费端需求低迷,下游经销商备货积极性降低;供给端迫于成本压力,一直惜售;花生油压榨企业,增产动力不足;很多业内人士直言,现在的花生交易市场,就是一个“有价无市”的市场。
写在最后:
随着国家对玉米和大豆种植带的进一步推广,年,各花生主产区,对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都出台了相应的补贴刺激措施。
特别是去年,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在花生收获季节遭遇暴雨侵袭,花生收获付出了较大的人工成本,但花生价格却一直都不尽如人意,最终导致很多花生种植农户,失去了继续种植的信心。
从公开的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年度,河南、山东、河北和东北的花生种植面积,平均降幅约在15%-20%左右,这是自年以来,国内花生种植面积,首次出现下降的情况!
黄淮宏大预计:5月下旬开始的这一波,花生横盘整理期,在本周有望打破横盘僵持局面,花生价格整体易涨难跌的趋势,势必还会继续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仅为黄淮宏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农产品的分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