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新年#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
今年56岁的周先生,前段医院检查,医生告知,血脂偏高,并且存在血栓问题,需要需要入院治疗。
周先生回想自己平时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地方,为什么自己就偏偏出现了血脂偏高的问题呢?
“医生,经常吃大豆油真的不健康吗?”周先生询问医生。医生听到这个问题并没有立即回答周先生,而是让周先生合理膳食即可。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种食用油,比如花生油,橄榄油,菜籽油等,品种越来越多,商家宣传力度比较强,有不少朋友开始认为吃这些油才是最健康的,反而以前常吃的大豆油会伤害健康。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也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烹调油之一,颜色淡黄,清澈透明,其中无沉淀物,无豆腥味,在增进食物的色、香、味、形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最不健康的食用油,真的是“大豆油”吗?
目前来说,一些“专家”认为经常吃大豆油不健康,主要是因为大豆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但需要注意,大多数食用油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但由于产生的量比较少,所以对于人体基本没有什么危害。
根据美国农业部提供的信息,克的大豆油中含有0.g的反式脂肪酸。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曾经指出,我们每天从反式脂肪酸获取的热量应该低于总热量的1%。
假如一个人每天总的热量摄入是千卡,那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5g以内。
我国膳食指南曾提出,正常成年人每日摄入优质在30克以内,如果一天吃的油脂全都是豆油,那每天就摄入0.16克的反式脂肪酸,很显然这个摄入量在安全范围内。
目前分析,提取大豆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压榨法和化学溶剂浸出法。
很多人听到“化学”两个字。就感觉特别不安全,因为网上流传着经常吃大豆油不健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存在一定问题。
虽然在使用浸出法提取豆油的时候,需要用到有机溶剂,但是会在后续加工中被清除。换句话说,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大豆油,都会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生产,这些大豆油进入市场之前,都会经过专业部门的质检和抽检。
相对而言,大豆油含有的营养物质是比较高的,根据研究大豆油中含有的磷脂胡萝卜素等成分对于人体有益处,同时大豆油还含有维生素E和维生素D以及卵磷脂等。
适当吃大豆油,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降低胆固醇
大豆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少量硬脂酸、棕酮酸等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降低人体的血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促进大脑发育
大豆油中含有丰富的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但是要注意不宜食用过多,否则会对人体的心脑血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容易导致发胖。
美容养颜
大豆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成分,这种成分是一种天然的美容成分,人体食用后可以帮助延缓人体衰老,滋润肌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驱虫润肠
大豆油味甘辛,性热,具有驱虫润肠的作用,对于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等症有一定的好处,另外,用大豆油外涂还可以治疗多种疮疥毒瘀等。
提供能量
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其中含有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E、磷脂、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缓解人体的疲劳状态。
医生提醒,为了自身健康着想,对于以下这几种有希望你真正管住嘴,不要拿自己健康开玩笑。
医生:这4种油尽量别吃
反式脂肪酸让很多人感觉一头雾水。需要注意,他其实是有很多的别名,比如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精练植物油,植物黄油,人造黄油等。
大家购买零食时可以观察一下配料表,基本都能看到这些别称。不要小看反式脂肪酸,经常食用这种脂肪会带来多种问题,比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不孕不育等。
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代谢速度比较慢,根据人们调查,,人从吃下反式脂肪酸开始算到它彻底被排出体外,需要2个月左右才行。
如果人经常吃这种脂肪,由于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比较慢,就会比较容易吃胖。很多研究发现,经常吃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每天摄入5克反式脂肪酸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25%。
常见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主要包括西式饼干、蛋挞、冰激凌、薯条等,为了我们的健康,平时应该少吃或者不吃这类食物。
这里说的动物油主要包括猪牛羊等动物脂肪。动物油和植物油相比做菜更香。但是需要注意,由于动物油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经常吃这种油脂,会带来多种健康问题。
有些研究发现,如果经常吃很多的动物油,那就会使得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当血脂升高后就会损伤血管,内皮测试会带来脂肪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内,皮表面经过一系列复杂免疫反应后,最终形成动脉硬化,这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由于动物油的熔点比植物油高,所以,经常吃动物油,还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会引起腹痛、腹胀、恶心等的症状。
很多人看到自榨油感觉非常吃惊,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榨油是最绿色最安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自榨油的作坊卫生条件并不好,而且肉眼可见的灰尘随处都是。
即便小作坊卫生条件达标,自榨油很大概率是不安全的。自榨油榨出的是“毛油”,其实是含有很多杂质的,比如水分、磷脂、蛋白质、游离脂肪酸、色素、重金属等。
由于自榨油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提炼,所以里面的芥子油苷和芥酸会超标。长期吃这种含有芥子油苷和芥酸的油,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有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
很多榨油的原材料可能会存在发霉的情况,在榨油的时候,就会被带入油中。为了健康,应该少吃或者不吃自榨油。
调和油,是将两种以上经过精练的油脂按特定比例而调配成的食用油。
一般认为橄榄油、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山茶油的营养价值较高,对人体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消费者无法确定调和油中油种的比例,而且很多调和油的基油是转基因油或劣质油,比如:转基因大豆油、棕榈油,所以,调和油价格低廉是有原因的。
市面上有很多听上去“不错”的调和油,比如:调和山茶油,但里面真正的山茶油含量很少,大多是廉价油。
所以,只要看到包装上有“调和油”、“转基因”字样,一定要慎重购买。选购调和油时需要看清配料表。现在可以根据油的原料来进行选油,简单直接。
延伸——怎样吃油更健康?
1)多样化,控制摄入量
正如前面说的,只有脂肪酸的合理搭配才能吃得更健康。如果总是只吃一种油,很难做合理搭配。可以几种油换着吃,实现食用油的多样化。
不论什么油,吃多了都会增加肥胖、血脂异常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用油的量控制在25g—30g,约白瓷勺2—3勺(满满的)。
2)不同烹饪方式用不同油
日常炒菜:油温不用太高,常见的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都可以用来炒菜,但注意炒菜时,别让油冒很多烟。
爆炒和煎炸:可以采用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黄油等。
做汤:亚麻籽油、核桃油、芝麻油等比较适合。
拌凉菜:可以用初榨橄榄油,坚果油和种子油也是不错的,风味保留较好。
3)建议购买小包装油
购买食用油,推荐购买不同样的小包装油脂,生活中更替使用,摄入多样且均衡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选择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配比而成的调和油(前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