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新手上路
- 45
- 11
- 2020-03-27
|
1#
t
T
发表于 2021-10-21 23:10
|只看楼主
“谣言”止于智者, 但说的人多了, 便被人误当作“真相”。 懂的人不愿意与之争辩, 不懂的人却高谈阔论, 实在是酒桌“公害”。 向“谣言”开炮, 科普白酒行业, 从你我做起。 话不多说,先开十炮 第一炮:现在很多白酒都是勾兑的, 勾兑的白酒不能喝。 勾兑是白酒酿造必不可少的工艺, 简单来说, 不同窖池、工人、时间等 酿造出的酒味道有差别, 需要经过勾兑这一环节来统一口味。 除白酒外,勾兑工艺还广泛应用于黄酒、 葡萄酒及威士忌、白兰地等酒类。 勾兑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 酒能不能不勾兑? 能,但是不太好喝, 所以聪明的先人将不同口感的酒 按照一定比例勾兑成味道醇厚的酒。 酿酒业有句行话, 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兑。 勾兑技术可谓酿酒的化龙点睛之笔。 第二炮:喝酒要喝高度酒,低度酒不好, 喝了对身体不好。 因酿酒工艺不同, 刚蒸馏出的白酒大约在60%vol到70%vol, 酒厂可以根据需求通过调节蒸馏温度、 时间等来控制白酒度数, 比如浓香型控制在60%vol左右, 酱香型控制在53%vol左右。 低度白酒, 是由高度白酒调配低度白酒或纯净水而制成。 高度酒,酒精刺激性强, 会掩盖酒中或好或差的许多味道; 低度酒,酒精刺激性弱, 酒中相对较差的味道便会突出, 所以需要更优质基酒及更多调味酒来提味。 这样来看, 优质低度酒的成本比高度酒还高。 喝酒对身体好不好, 关键看“量”,和“度”无关。 第三炮:酒精酒不能喝,喝了伤身体。 酒精酒,又称新工艺白酒或液态法白酒, 以粮谷、薯类、糖蜜等为原料, 使用液态发酵、蒸馏成食用酒精的工艺, 再经串香、勾兑、调配而成的白酒。 换句话说,是采用现代化的酒精工艺, 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酒精, 再加工或改制成的白酒。 液态法白酒,优点很多, 消耗粮食少,出酒率高, 发酵周期短,缺点就是风味单一, 所以需要加食用香精等调节香气及口感。 饮用安全吗? 很安全,有GB/T的国家标准。 泸州老窖的战略单品泸州老窖二曲 就是液态法白酒, 销量很好,口碑不错。 酒精酒不是洪水猛兽,不是毒药, 明明符合国家标准, 怎么就谈之色变,伤身体呢? 第四炮:自酿白酒普遍比规模化生产的酒好 自酿白酒,又称私酿酒, 顾名思义,自己家酿的白酒, 第一卖点“%纯粮”, 第二卖点“传统手工”, 第三点“自己喝放心”。 酒质怎么样? 卖自酿酒的人肯定说好,要是说不好怎么卖。 不排除有些自酿酒确实不错, 可以“媲美”名优白酒, 但是大部分自酿酒的水平 徘徊在“食用酒精”上下。 为什么这么说, 白酒行业是成熟的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可以买到更好的粮食、 聘请更好的酿酒师、使用更严格的工艺、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等, 以上种种条件是个人及作坊达不到的。 举些最简单的例子: 红缨子高粱收购价在每公斤9元左右, 而且是供不应求, 个人及作坊很难拿到优质原料; 玉米胚芽含蛋白质、脂肪多,淀粉少, 酿酒会产生杂醇油, 规模以上企业酿酒时使用去除胚芽的玉米, 而个人或作坊酿酒很少注意这一细节。 自酿酒,正如自家腌菜、自榨花生油等, 属于非流通性产品,把控得当,质量不错, 但是缺点是质量不稳定,量产困难。 请不要拿“业余高水平”去挑战“专业水准”, 很容易受伤, 自酿酒普遍比规模化生产的酒好, 此说法并不成立。 第五炮:白酒颜色越黄越好,纯粮酒年份足 按照国家标准来看,酱香、浓香、芝麻香 及兼香等白酒的颜色是无色透明或微黄, 其中无色透明的白酒占绝大多数。 微黄来自哪呢? 以上香型的白酒经长时间贮存, 酒体中的香味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使酒体变得微黄。 正因为消费者愿意相信发黄的白酒是好酒, 所以不良厂商有直接添加食用色素的, 也有浸泡金银花等相关植物的, 将制成的颜色微黄或黄色的酒 用于充当长时间贮存变黄的酒。 如果有人告诉你, 这款酒是用小米酿造的,所以颜色发黄; 那款酒存放了十年颜色发黄, 只卖9.9元包邮, 你基本上就可以和他绝交了。 负责任的告诉你, 就是当年出厂的飞天茅台酒, 颜色都是无色透明的。 第六炮:酒是陈的香, 朋友请我喝存放多年的酒, 虽然不知名,但绝对是好酒。 酒是陈的香,深入人心。 刚蒸出的白酒,具有辛辣刺激感, 并含有某些硫化物等不愉快气味,称为新酒。 经过一段贮存期后, 刺激性和辛辣感会明显减轻, 口味变得醇和、柔顺, 香气风味得以改善,此谓老熟。 在长时间的存放中, 酒体中的酸及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酯, 使酒的香气增加, 同时甲醇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会伴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减少甚至消失。 国家规定酒精度大于或等于10%vol的饮料, 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既然白酒没有保质期, 是不是存放时间越久越好呢? 不是, 没有保质期的高度白酒也有最佳饮用期。 白酒在长期贮存时, 不仅会发生酯化等反应让酒越来越香, 也会发生水解等反应让酒越来越淡。 液态法白酒及固液法白酒没有存储的必要, 低于40%vol的纯粮固态法白酒 也没有长时间存储的必要。 喝老酒有面子,并不是老酒真的那么好喝, 更主要是“稀缺”, 物依稀为贵,所以才感觉有面子。 第七炮:刚蒸馏出原浆酒才是好酒, 后期进行勾兑的酒都不行。 原浆酒,又称原酒或单体酒, 是从车间生产出来的未经勾兑的酒。 原浆酒,具有辛辣刺激感, 并含有某些硫化物等不愉快气味, 不适合直接饮用,需要经存储后, 增添调味酒、年份酒等, 使酒体更为协调、醇厚,才能上市销售。 消费者去酒厂参观时, 尝到刚蒸馏出的白酒或酒库中 未经勾调的白酒, 感觉味道浓、酒劲大、回味足。 一是原浆的度数高,浅尝辄止; 二是场景化带来新鲜感,心情愉悦。 不否认有人喜欢高度原浆酒的刺激, 故而抬高原浆酒的身价, 但并不是主流观点, 市面上的所有合法流通的产品都是 经过勾兑后产品, 即使名字叫“原浆”。 第八炮:喝酒脸红的能喝,酒量大得很。 喝酒脸红的人,其实并不能喝酒, 脸红是轻微酒精中毒的表现。 人体自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参与酒精的代谢。 饮酒后,乙醇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 转化为乙醛, 进而在乙醛脱氢酶的帮助下转化为乙酸, 乙酸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喝酒脸不红的人,这两种酶比较完善, 能及时将酒精代谢出去。 喝酒脸红的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 导致乙醛不能及时转化在人体内累积, 造成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脸红。 喝酒脸白的人, 体内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都不活跃, 酒精依赖肝脏里的细胞色素 慢慢氧化代谢出体外, 这种体质的人大量喝酒 很容易导致急性酒精中毒。 第九炮:酒量小,没关系,多练练就大了。 酒量是天生的,而不是练大的, 练大的不过是酒精耐受度而已。 前文说了,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需要 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 前者将乙醇转化为乙醛, 后者将乙醛转化为乙酸, 乙酸再被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 数量的多少及活性的强弱, 是由基因决定的,取决于爸妈的遗传, 和后天练不练没啥关系。 有些人过去喝二两不省人事, 如今喝半斤精神抖擞, 说明他对酒精的耐受度越来越强, 看似越来越能喝, 实际上体内堆积的乙醇、乙醛也越来越多, 对身体的伤害只会更大。 补充一个冷知识,冷知识,冷知识。 酒精在人体内分解还有一套酶, 叫做微粒体乙醇氧化酶, 这种酶活力很弱,却可以被诱导, 诱导成功则活力可以提高大约5倍, 这种情况下, 可以说酒量能被越练越大, 但是这种情况很“罕见”。 第十炮:天冷了,喝点酒暖和暖和。 这句体贴人的话, 出现在武侠小说、电视剧及日常生活中。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吃着炖羊肉, 喝着酒,唱着歌,绝对暖和。 很多人都有过体验, 喝酒真的很热,大汗淋漓, 所以怎么喝点酒“暖和暖和”就不对了呢。 喝酒感到身体热, 是因为酒精刺激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 热量需要通过皮肤散失, 所以体热集中到体表, 人感到身体热乎乎的。 与此同时,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兴奋, 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当热量散去之后,人会感到越来越冷, 所以喝点酒不能御寒。 为啥人冬天喝酒会御寒呢, 那是因为穿得也多,吃得也好。 文章感谢青年白酒专家学者、 法国南特大学理学/中国四川大学工学博士 邹江鹏指导。 讲到这里, 三分钟硬怼酒桌上那些“谣”言(上) 就告一段落, 下面进入广告时间: 小米有品期间活动多多呦!快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