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春走基层费县蒙山深处夫妻俩的绿色梦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年是大众网连续第九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2月9日起,大众网临沂站在全平台同步开启“俯身基层感悟温暖—年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在年味中寻找新闻的味道,在行走中感受基层的变迁与脉动,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记录新时代下最基层、最一线、最真实的故事,写出一批有泥土味、接地气的新闻,还原沂蒙大地多姿多彩的幸福和感动。

我们将通过图文、短视频等融媒体报道方式,在大众网、大众网临沂站、大众论坛、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

临沂大众网新浪官方微博、临沂大众网官方
  地点: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新石沟村
  记者:韦辉

在临沂蒙山深处,有一对年轻夫妻,他们有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种地。这对于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人来说,算不上啥稀罕事。可是这夫妻俩种地的想法不简单,他们想让周围人都能吃上他们种出来的粮食,也想带着乡亲们一起种粮食给城里人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种的地和别人种地长出来的庄稼不一样。

张云超的妻子李公珍正在玉米地里除草,

后面的那个老人是他们花钱雇来的村里的贫困老人

受有毒食品刺激

小伙卖掉两千只鸡去种地

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中学毕业一下了学,都像打开鸟笼的鸽子一样,四处飞散,恨不得能飞多远飞多远,都想远离“牵绊”了自己十几年的家乡,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42岁的张云超来自蒙山深处最普通的农家,上世纪90年代初,当身边的伙伴们一个个都离开家乡,去外地当起了时髦的“打工仔”时,张云超却一点也不羡慕,他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留下的那一亩三分地。

可是在家种地除了能解决温饱以外,几乎不挣钱,张云超搞起了养殖场,二十多年来,他养过猪、鹅、鸡,挣了点钱,在村里也算得上是个有点头脑的人。

年春,镇上组织各村“有为青年”去青岛参加农业培训,培训课上张云超了解到,原来种了几十年的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还不“安全”,有的竟然还是“有毒食品”,这对他触动很大。种庄稼施化肥、打农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怎么就成了生产“有毒食品”了呢?!

尤其是听说有的地方村民种菜会分两块地,一块菜地打农药自己不吃卖向市场,另一块菜地不打农药留着自己吃后,张云超又气愤又自责,自己家里种花生不分内外,哪怕是自己吃的也都是一样打农药的呀!这不成了自己害自己了吗?

“不行!我要种地!我要种出绿色、有机的粮食来!”

青岛培训回来后,张云超就把养殖场的两千多只鸡处理掉,厂房也租了出去,他要专心种植绿色有机庄稼。那时的张云超还分不清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到底有啥区别,在他心中,只要不打农药、不上化肥都是有机都是绿色。

现在张云超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说,自己的产品只能算是绿色食品,远远达不到有机食品的标准。

第一年,张云超种了一亩半花生,两亩玉米,利用培训学来的知识,他不打除草剂,不用化学农药,少量用化肥,施肥以农家土杂肥为主,农药也全部使用生物农药。

结果可想而知,地里长满了荒草,玉米棒子上也都是虫眼,以致于运到市场的时候,市民都觉得卖相太差不买账。最关键的是,这种种地法,产量直接下降了三分之一,以前种花生亩产斤,现在只有斤。

但这些对于张云超来说都不重要,他觉得,经验的积累比多打几百斤粮食重要的多。

逢人就送玉米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