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ldquo和三源rdquo [复制链接]

1#

冬天来了,随着气温的下降,有不少客户反映花生油会逐渐出现白色或浅黄色的不同形状的固体析出,漂浮在油品中或逐渐沉在底部,气温再降低,会逐渐出现半凝固,甚至全凝固现象。到底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给大伙科普一下哦~~

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冷榨花生油在温度持续低于12℃以下时,或者在冰箱冷藏室放置一段时间后,外观就会呈现出发朦状态或者产生各种形状的饱和酯,如絮状、颗粒状、雪花状、球状等固体物质,属花生油正常固有特性。因为冷榨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独特,除主要含有80.0%左右的油酸和亚油酸以外,还含有较多的长碳饱和脂肪酸(C16:0、C20:0、C22:0、C24:0)。

花生油的凝固温度和溶解温度都高于一般普通植物油。

纯正的花生油在15℃以下逐渐先有高溶点饱和酯析出,影响透明度,直至呈凝固状,一些凝固的饱和酯由于自身密度的原因会在花生油凝固和溶解的过程中挂在瓶壁、沉到底部或悬浮存在。在20℃以上的条件下才会逐渐变清亮透明,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于在运输、储存和溶解的环境温度不一致,加之冷榨花生油是不同溶点的脂肪酸甘三酯的混合物,因此花生油在凝固或溶解的油中可能出现各种形状的饱和酯,如絮状、丝状、片状、珊瑚状、雪花状、颗粒状、球状等固体物质,若同一箱油因局部实际温度不一致,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和溶解现象。

以上是“和三源”冷榨花生油固有的正常物理特性,大家伙儿可放心食用噢!


  来源:三源粮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