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财有道传统木榨花生油坊榨出浓郁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皮肤病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3.html
“明年,我打算再扩种3亩花生,我们村级集体的木榨花生油坊榨出的油香甜浓郁,也不愁销路,我有信心将我们的生活也过得浓郁香甜……”。贫困户王家杰笑呵呵地对入户摸排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广平镇平山村第一书记黄国海说道。

平山村位于龙圩区南部,辖1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距城区55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群众观念相对落后,集体经济非常薄弱,自然禀赋条件较差,是“十三五”自治区级贫困村。

年9月,黄国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过详细摸排和走访,黄国海发现“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劳动力在平山村为数不少,这部分村民的脱贫问题成了平山村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因此,黄国海决定以产业扶贫工作为抓手,发展扶贫产业,吸纳村民务工,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增加收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油坊扶贫车间,变“输血”为“造血”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努力,黄国海为村里争取到2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经征用村委附近的一块闲置土地搭建生产房,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开设一个集来料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油坊扶贫车间,在每年两次花生采收榨油季节为村民提供有偿的加工榨油服务,也收购村民种植出售的花生进行加工成花生油售买。同时,黄国海和平山村“两委”成员合理引导村民改变发展思路,发动村民积极发展本地花生种植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油坊扶贫车间作为集体经济,既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真正做到在家门口就业;又带动了花生特色种植,获得群众们的广泛好评。

线上线下销售旺,花生油销路不用愁

产业建成了,务工解决了,可又一个突出问题出现了。油坊开了不到1个月,就生产了花生油多斤,这么多花生油卖给谁呢?如果生产的花生油销售不出去的话,一切都归于零。

“唉,黄书记,现在生产了那么多花生油,我们又没有订单,花生油可是有保质期的呀,这样下去可怎么办?”油坊负责人廖小清赶紧和黄国海商量。

黄国海听到油坊负责人唉声叹气自己也心急如焚,千方百计为积压的一万多斤花生油寻找销路。经过四处奔走,最后,黄国海通过与龙圩区总工会协调,龙圩区总工会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共购买花生油多斤。此外,黄国海还争取到在当地商城门口设花生油销售专柜和举办展销会等活动,促进了花生油及其他扶贫产品的销售。在黄国海的带动下,龙圩区机关工委及各单位各部门其他*支部也积极精心策划,通过“以买代帮”的形式,发动*员干部购买平山花生油,并与微商、小程序等电商平台进行对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融合销售的方式,开展消费扶贫助农行动。年3月,龙圩区工会发动干部职工又采购了花生油多斤,有效解决了平山花生油销售的燃眉之急。

“积压的花生油都销售出去了,压在我们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放下来了。”油坊负责人廖小清开心地说。

传统工艺创出一条致富路

木制的榨油筒和碾盘、堆积如山的花生豆,四处弥散的浓郁油脂香,碾盘转动的声音、炒花生粉的香味、工人们的谈笑声……全然混合在一起,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犹如当下平山村民有滋有味的好生活。

车间工人杨峰宇:“我是负责在油坊蒸、炒花生还负责清洁卫生,月收入大概元。在这里工作也算不错了,离家里又近,两个孩子读书又可以照顾到,我还种了五亩花生,这个油坊为我们榨出了好生活。”

“木榨油的特点就是比机榨的油要香很多,而且没有任何添加,纯、安全。吃花生油我还是喜欢吃木榨的。现在种花生也有奖补,我决定今年种三亩花生,可以增加我的收入。孩子的学杂费不用愁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也更香甜了……”看着地里的今年刚种的花生,贫困户许一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产业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铁抓手’,是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我们立足实际,积极谋划,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村民到油坊工作,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花生,我相信也能榨出平山人的香甜浓郁好生活的,平山人走上稳定脱贫、致富奔康之路指日可待。”龙圩区广平镇第一书记黄国海笑着说。

龙圩在线

来源:甘婵兰陈月桂

编辑:吴荣秋

审核:潘明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