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告罄,清晨在即,一天已经结束,一天正在开始,家家户户新的一天,大多是从餐桌开始的。随着那一声“滋啦”,油入锅,变幻出一碗分量十足的鲜虾面,或是两只香嫩可口的太阳蛋,待鼓腹含和,心满意足,方才整装,出发。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念,是留恋儿时的味道。对于青岛人来说,香飘万家的长生牌花生油,是从童年起就日日相伴的老味道。据《胶澳志》记载:“民国六年()十一月,日人竞设工厂于台东、沧口等处。其资本较巨者,有内外棉纱厂、三井油坊、东和油坊。”文中说的三井油坊与东和油坊,就是“长生”的前身。当时,油坊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为在中国首屈一指的新型制油工业。
油坊落于当时的奉天路,即如今的辽宁路。早在年成立之初,油坊制作花生油就使用了压榨工艺,并随后采用蒸汽机和螺旋式铁榨技术,用油力和蒸汽机代替了人力和畜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现代花生油压榨工艺源自青岛,而青岛花生油制造产业则源于长生”。
年抗战胜利后,油厂与青岛啤酒厂、青岛染料厂、青岛耐火材料厂、青岛酒精厂、青岛面粉厂和青岛橡胶厂共7个厂组建了“齐鲁公司”。年青岛解放后,“齐鲁公司”被收归国有,油厂定名为“齐鲁企业公司植物油厂”,厂部设在广饶路1号。年,齐鲁企业公司植物油厂更名为国营青岛植物油厂,8年后再度更名,叫“青岛植物油厂”。
年,青岛植物油厂开始试制生产浓香花生油。经过不断地创新工艺、改进技术,两年后,第一瓶以“长生”作为商标、也是中国第一瓶浓香花生油终于研制成功。随着“长生”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食用油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食用油的标准得到了提升,人们的餐饮质量也得以改变。
自诞生之日起,“长生人”就凭借精湛的制油工艺和精细的管理体系,把“长生不老油,政府放心油,百姓当家油”的美誉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里。李沧区政协编著的《印象沧口》一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年春节临近的时候,家住李沧的72岁仲老太太为了买到放心的“长生”牌花生油,竟然换乘了两路公交车专程到“长生企业的零售部选购。仲老太太说:“几十年了,花生油我只认‘长生’。”像仲老太太这样对“长生”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亲身见证了“长生”的油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长生”的青睐。
如今的“长生”,注册地在辽宁路94号,生产区则位于李沧区衡阳路5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油品如人品,造好油如做好人,不掺假,每一滴都传承着绵延百年的原汁原香,每一滴都饱含着“长生人”的真心实意。历史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相知相伴的青岛人见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