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湛江特色美食禾虫,吃过的湛江人都老了 [复制链接]

1#

我家乡在湛江吴川,与年纪稍长的亲邻闲聊湛江特色食物代表,“禾虫”不时被提及。

相对于其他名声在外的湛江美食,遑论外地人,即便不少湛江人之于禾虫态度大概一致——接受不了,因为禾虫“太恐怖”了。这么说吧,大家见过蜈蚣吧,禾虫则一种形似蜈蚣的长虫,而且足较蜈蚣多又长,外形上——禾虫作为食物的一种,委实难以下嘴。

当然,我这么说绝非贬抑,认为禾虫一文不值,事实上,许多和我年纪相仿的一代人,未曾得以一尝,也从未见过,不过从老一代人言语中,不难看出一种“禾虫情怀”。

湛江人习惯称水稻为“禾”,通俗而言,禾虫则以禾为食的虫子,学名疣吻沙蚕,属环节动物,多毛类,长度约三十至四十厘米。

禾虫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一些咸淡水交界处皆有生长,湛江最出名的盛产禾虫之地在吴川黄坡吴阳。鉴江流经这一带入南海,冲积而成大片滩涂地,稻田众多且水质优良,为禾虫提供了十分相宜的生长环境。

湛江有“禾虫造”一说,所谓“禾虫造”,则禾虫和水稻一样也有“季节性”——一年当中,仅在有限的时日出现。与其说季节性,不如说时效性更合适,因为“禾虫造”十分短暂,每年农历五月和八月是捕(吃)禾虫的时期,稍纵即逝,过时不候。#湛江美食#

禾虫有特定的生长时间,不仅如此,禾虫出没亦“看天气”。

广东有一首与禾虫有关的童谣:“天红红,卖(出)禾虫,卖到鸡笼埋。”“天红红”,则禾虫天——白撞雨过后的天气。

禾虫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生物,有异于一般的水生生物,通常仅出现在“禾虫天”,一场白撞雨过后,潜伏在田泥里的禾虫就会随着潮涨涌现。

虽然成千上万只禾虫被捕获,犹如无数聚集在一起的蜈蚣,密密麻麻,蠕蠕而动,场面让人打怵,不过人们心中却是高兴的,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禾虫是的美食,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在湛江,禾虫的吃法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蒸禾虫,烤、炒、煲、炖等皆可。而由于禾虫数量实在过多,未能一次吃完,人们通常将其腌制保存,下一次取出,佐以葱、姜蒸熟而食。

清人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有载“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虫。霜降前禾熟则虫亦熟。网取之。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

粤人吃禾虫的风尚古已有之。过去,在湛江,腌制的禾虫有“穷佬菜”之称,穷佬则穷人,一种食材以穷人命名,由此可见其数量之可观。确实如此,过去,在农历五月和八月捕获禾虫轻而易举,几百斤、上千斤都不是事儿,不仅专业的渔民多有收获,普通人带上网斗也能轻易捞上几十斤。

这些年,湛江变化很大,化肥的过度使用及鉴江出海口堤坝的修建,禾虫赖以生存的环境被严重破坏,当年提桶轻而易举打捞数十斤禾虫的难易程度,不亚于中彩票头等奖了。而“穷佬菜”——以禾虫为卖点的美食,现如今,普通人已经“吃不起”了,准确而言,即便有钱也吃不上。

湛江特色美食“禾虫”,唯存在记忆当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