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传统的自榨油,真的会致癌吗央视实 [复制链接]

1#

食用油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并且合理摄入食用油,能够帮助身体获取充足营养物质强身健体。广东省德庆县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了40批次花生油,结果有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22.5%,均由小作坊生产,引起网友的热议。

难道自榨油真的不安全吗?如果吃进体内会不会增加癌症风险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当然央视也进行了相关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索答案。

农村传统的“自榨油”,真的会致癌吗?央视实验给出答案

此前,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曾曝光过“土榨花生油”的质量问题。经过实验,土榨花生油的黄曲霉素B1超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副所长王强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原料被污染,已经存在致癌风险。

黄曲霉菌主要源于土壤,尤其是潮湿环境中的土壤,而花生与土壤频繁接触,水分含量高,容易被污染、发霉。

更何况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非常强,属于“一类致癌物”,不仅致癌还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突变作用,半致死剂量为0.6mg/kg体重。

长期摄入黄曲霉素会损伤肝脏,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这足以证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对人体带来的伤害。

另一方面,土榨花生油没有经过精练加工,含有较多的杂质,容易氧化变质。食用油精练,就是进行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操作,可以清除黄曲霉毒素等毒性物质。

土榨油还存在伪劣掺假、添加香精、缺乏监检、多重污染等食品安全,从这些方面来说,现代工业的“精炼油”其实更安全。

喜欢吃自榨油的人,其实各有各的原因,有的人认为味道更香,有的人认为吃起来更实惠,但如果你选择自榨油,一定要确保原料的安全。

从源头上杜绝黄曲霉菌,就要确保原料安全,学会挑选花生、芝麻、大豆等,主要靠看、闻和尝进行辨别。最好选择新鲜的,保存和处理环境比较卫生的原料。

自榨油可以偶尔吃一次,但不建议长期食用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脂肪酸的种类,脂肪酸的比例,脂溶性维生素和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但自榨油的营养成分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最好能搭配不同的精制油,交替使用。

自榨油在制作过程中杂质很难脱掉,比较浑浊,会影响口感和风味,而且卫生状况以及生产环境等都不达标也会感染微生物,此时更容易给身体带来伤害。

所以自榨油可以吃,但不建议经常吃。合理摄入食用油,才能达到真正强身健体的效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自榨油为什么会出现大量泡沫呢?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好的食用油是不会出现泡沫的。

2、增榨油出现泡沫,说明是刚刚压榨出来的。

、刚刚压榨的食用油,在烹饪时就会出现泡沫。

4、底层的油渣在烹饪过程中也会出现泡沫。

5、不论是花生油还是大豆油,在刚刚压榨出来以后都要沉淀一段时间。

6、自榨油出现泡沫,多半是掺杂了其他物质。

7、油的存放时间比较长,也会出现泡沫。

8、如果食用油在烹饪过程中,出现大量泡沫,建议不要食用了。

如何挑选食用油呢?

1、经济实惠大豆油。我们常说色拉油,色拉油就是大豆油,也是普通家庭最常用的油。价格比较实惠,营养价值不也低,是平价又好用的经济食用油。

2、健康菜籽油。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太贵的油,经常吃菜籽油。菜籽油价格比大豆油更低点,口感也略差点,关键是芥酸含量很高,不太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花生油预防心脏病。花生油的价格比其他食用油都可以略高点,营养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花生油的油酸,和亚油酸比例都很高,这两样都对预防心脏病有好处,可以多食用。

4、橄榄油。橄榄油和花生油有些类似,同样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很高。同时还有抗氧化功能,橄榄含多酚,维生素E,等维生素含量,抗氧化就要多食用橄榄油。

延伸——植物油vs动物油,怎么选更健康?

植物油内含有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丰富,具有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以及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降血糖、调节血脂,降胆固醇等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液黏稠,提高脑活力等作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更加理想。

根据原材料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植物油的健康程度天差地别。如常见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是精练植物油。

精练过程离不开高温加工,因此它们很容易在制造过程中失去植物油本身含有的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还可能氧化变质、产生不健康成分。

从健康的角度上来说,日常多摄入植物油更为健康,但若长期只食用植物油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摄入过少,也会影响健康。

所以日常最好是植物油和动物油都要摄入,这样做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以让身体摄入足够多的营养元素,能更好保持身体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