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6个月左右,就可以尝试辅食了,但很多宝妈却发现:
喂了一点牛奶,宝宝没多久就吐了;
给宝宝尝了口虾,脸颊上就长满了小疹子;
每次吃面食,不是拉肚子就是便秘;
这些腹痛,腹泻,起皮疹,鼻塞,打喷嚏等现象,可能是宝宝对食物的过敏反应。
1~2岁的宝宝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更容易出现食物过敏。尤其1岁左右,食物过敏率最高,达到了6%~11.5%,相当于个宝宝里,就有6~11个对某些食物过敏。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究竟是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过敏。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90%以上的食物过敏是由以下几类食物引起的,我们来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吧!
牛奶是诱发婴幼儿过敏最常见的食物,当然也包括用牛奶做成的食物,比如奶片、奶干等。宝宝之所以会对牛奶过敏,主要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大约有2.5%的婴儿在出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牛奶过敏现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宝宝喝完牛奶后不舒服,不一定是过敏,也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它俩的症状非常相似,那我们该如何区分呢?
先来说说乳糖不耐受,它是因为宝宝体内缺乏乳糖酶,导致牛奶中的乳糖不能被完全消化,刺激了肠胃。比如说,有的宝宝可能喝一瓶奶刚刚好,一天喝三瓶就不舒服了,因为他体内的乳糖酶只够消化一瓶奶,剩下没被消化的乳糖会被肠道中的细菌发酵成气体等物质,导致宝宝不舒服。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我们一般只要控制好他喝牛奶的量就行了。可以从少量开始尝试,比如刚开始先喝50毫升,如果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一次再喝毫升,逐渐增加到可以耐受的量的限值,之后一次不要喝超过这个值的量就可以了。
而牛奶过敏,是指不管宝宝喝一点奶还是喝很多奶,都会出现一样的过敏反应。
牛奶过敏的宝宝就暂时别给他喝牛奶或吃奶制品了,可以优先考虑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来替代,因为其中含有的蛋白质是被分解过的,比较容易消化,不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果确定宝宝对羊奶或大豆蛋白不过敏,也可以考虑用羊奶或大豆蛋白配方奶粉替代牛奶。
生活中很多没有满1周岁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鸡蛋过敏的情况,特别是鸡蛋中的蛋清,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功能发育还不是很完善,而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较小,容易透过肠壁粘膜进入血液,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湿疹和荨麻疹等。
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宝宝,1岁之前最好不要添加鸡蛋。
海鲜
包括鱼、虾、蟹以及贝类,都是比较容易过敏的食材,相对来讲,虾、蟹的过敏率会高一些。这是因为海鲜中存在大量的组织胺,会造成人体的不适,如果恰巧宝宝的身体内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酶,那么海鲜过敏就会发生了。
花生
欧洲人对花生过敏的比较多,而黄种人对花生过敏的要少很多,这是不同人种基因所造成的差别,即使如此还是要小心花生过敏。
花生是重要的食物过敏源,可能会引起极其严重的过敏症。花生过敏的症状包括:血压降低、面部和喉咙肿胀,这些都会阻碍呼吸,从而导致休克。据英国研究人员统计,花生过敏也是食物过敏中导致死亡人数最高的一种。大约有90%因食物过敏引发的死亡都是由花生导致的。
鉴于现在许多食物里都添加了花生或花生油,如果您的孩子有花生过敏,家长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孩子过敏的情况。如:
1.在孩子入托、入学时,告知老师及医务人员。
2.在外用餐时,一定要将孩子花生过敏的状况告知服务员。
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随意吃成分不明的零食,不随意在外就餐。
包括核桃、榛子、腰果等。其中以腰果最为常见,因为坚果和花生中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在结构上有一些相似,因此,对花生过敏的人可能也会对一种以上的坚果过敏。有些食物过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比如牛奶、鸡蛋、大豆和小麦过敏,但花生和坚果过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伴随终生的。
大豆
大豆中有一种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物质,很容易引起过敏。
需要科普一下的是,这里说的大豆,包括黄豆、青豆、黑豆。大豆还会做成很多豆制品,比如豆浆、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豉等。
如果是对大豆过敏的宝宝,在停止大豆类食物摄入的同时,家长可多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其他食物,如藜麦、鸡肉、牛肉等,以保证每日蛋白质的摄入。
小麦
小麦是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主食之一,是面粉的主要原料。小麦过敏,是因为小麦中含有不溶性蛋白质,宝宝不容易消化,容易引起过敏。这些宝宝要对含小麦的食物忌口,也就是不吃面食类,比如面包、面条、馒头、包子、饼干等。如果宝宝对麸质过敏,那么可以试试玉米面的食物,如玉米面条,玉米面粉等。
所以以上几种食品,家长们一定要小心给孩子食用。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在6个月前后开始添加辅食的,添加的时候要记得一种一种添加,每喂一种辅食,就观察2-3天,看看有没有腹泻或是起疹子等过敏反应;添加鸡蛋作为辅食时,先添加蛋黄,再添加蛋白,蛋黄也要1/6、1/3、1/2,循序渐进的添加;其他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建议等孩子1岁以上再添加辅食。(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