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受邀去朋友乡下的宅子做客。
离宅子还剩几百米时,朋友放慢车速用手指给我看,坐在副驾位上的我一眼望去,一座灰头灰脸的宅院映入我的眼帘,与周边村民的房子相比毫不起眼,甚至显得有些老旧。宅院后面是一座椅子形状的山头,山上树木茂盛,院子两边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与后面山上的树木浑然一体。院子前一条小溪流过,淡淡的雾气在涓涓的溪水上空若隐若现。
过了溪水上的小桥就到了宅子的院门口,我下车仔细打量这座宅院,才发现院墙和门头是人工做旧的,好让宅子从外面看起来显得低调平庸,进了院门后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好一栋青砖碧瓦的建筑,古色古香,美仑美奂,整个院子面积不大却让人有一种进了苏州园林的感觉。
早就听说他家的乡墅别具一格,果真名不虚传。
朋友从我眼里看出了欣赏和赞美,不禁有些得意,吆五喝六地指挥打理宅子的工人奉上茶具和各式糕点。
我们在院子中间的玻璃茶室里边喝茶边聊天,朋友志得意满地对我说,他这里吃的喝的都出自自己人之手,没有农药也不含防腐剂,完全的绿色纯天然。
不多一会厨房里一桌菜就准备好了,我们移师旁边的餐厅,正准备大快朵颐,工人搬出一个还没有开封的大号玻璃罐,一看里面的葡萄残骸就知道这是一罐自酿的葡萄酒。朋友兴奋地打开封盖正准备倒酒,我按住他的手示意暂停,转向工人问道:师傅,你酿的这坛酒有没有除过甲醇?
朋友跟师傅都一脸懵逼,师傅望着我问道:什么甲…什么纯?
我笑了笑对朋友说,今天我们不喝酒了,你知道我不好酒的,况且又是中午。
朋友脸上闪过一丝不快,马上又恢复了笑容:好吧,依你,我们这餐就不喝酒。不过你得把刚才的话说完。
我只好给他们科普了一回。
葡萄在酿制过程中除了产生乙醇,还可能产生甲醇、丙醇、丁醇、戉醇等杂醇,极少量的甲醇就有可能引起中毒,轻则头痛肚胀,重可致人失明甚至致死。其实,自酿葡萄酒还存在霉菌感染和储存不当而引发的容器爆炸等风险。我建议最好不要自己酿葡萄酒,有资质的生产厂家才能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朋友若有所思,气氛有些尴尬。旁边的师傅很醒目,见状赶忙帮我们岔开了话题。
民以食为天,国人对食物投入的激情和创造力远非其他民族可比,最近几十年过度的商业化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以前闻所未闻的化学品添加剂被曝光出来,不断刷新人们想象力的上限,人们如惊弓之鸟,时刻绷紧着神经,小心翼翼地回避那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可是买的不如卖的精,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添加剂防不胜防,于是人们只好在头脑中拒斥一切化学品,个个对乡下的绿色纯天然食品心向往之,有条件的将食品的供应链起点设在了知根知底的乡下,没条件的挖空心思也要在阳台上见缝插针种几颗葱姜蒜。
最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改善了很多,立法和监管也都已经很到位了,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心有余悸,对化学制品的焦虑和对纯天然的迷恋已然成为国人的一个世纪情结。
记得几年前回老婆乡下度假,临返城时一个亲戚一定要送我们两罐自制的花生油,我好奇地跟他一起挑着一担花生去到镇上的一个榨油坊,冷榨设备上厚厚的油渣强烈地刺激了我的感官,我似乎看到了油渣上星星点点的黄曲霉素和各种细菌发出幽灵般的蓝光,我丰富的想像力在脑补这样一个画面:人类收工以后老鼠和各种昆虫在营养丰富的榨油机上争夺地盘血拼撕杀。
我问旁边叼着香烟的榨油师傅,你们的设备多长时间清洗一次?
师傅很忙,头也不抬地回复了我一句:纯天然的东西,不用清洗的。
好一个纯天然,首创这个概念的人简直是个天才,因为人工和纯天然之间很难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所以别有用心的人可以随心所欲使用这个概念去收割智商税。这个宇宙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是在恒星的高温高压中形成的,都是绝对纯天然的,任何化工产品往上走一级的原材料都是取之于自然界;即便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同类物质是一样的功效,只是由于效率的缘故提高了浓度和产量;有些人工合成品是自然界里不存在的,这些物质既然被充许出现并量产,其安全性肯定得到过严密论证,比如我们生活里大量出现的各种聚合物,它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还有那些合成的药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了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我们恐怕要倒回到刀耕火种的史前文明时代。
山上的野生蘑菇有的无毒、有的低毒、有的巨毒,但它们都是天然的,世界上最毒的几种物质都来自动植物的体内,如箱式水母、美洲箭蛙、海蛇、河豚和见血封喉树等,用天然来定义是否安全显然很滑稽。商家利用人们对化学和化工知识的不足,迎合和强化了人们迷信纯天然的观念,强调食品无防腐剂,事实是低剂量的食品级防腐剂不仅根本不会损害人的健康,而且避免了多数有害病菌的生成;化妆品强调不含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事实是没有表面活性剂的中介作用水性和油性的物质不可能融合,而很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本没有任何毒性;家禽强调没有喂食人工饲料,事实是人工饲料根据动物的生长需求配比了各种营养物质,比天然饲料喂养的动物有更好的营养组成;蔬菜强调不用化肥,事实是农家肥与化肥各有其优缺点,搭配使用才是最科学的,适量恰当的化肥种出的菜有更好的口感,等等等等,我们的一些担忧如果摆到桌面上客观来分析,你会发现过分到了反智的程度。
我绝不是为滥用化学品辩护,更不是为那些黑心商人寻找借口,今天的环境和食品安全仍然不容乐观,塑料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抗生素的滥用、农药的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非法和过量添加等现象对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造成这些现象的是人们的不当使用和过度使用而不是化学品本身,就如一把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曾经用菜刀杀过人就禁止菜刀的生产。凡事有度,过则为灾,如今的生活又岂能离得了化学工业和化工产品,如果我们拒斥一切人工合成的化学品,进而形成一种天然即安全的观念和思维定势,则掉进了反智主义的泥潭,其结果就是要么被反噬,要么被收割!
反智主义并非是一种学说或者理论,而是一种态度。
道理上讲,科学如此昌明信息如此透明的今天,地球村里不应该还存在反智现象了,但这次新冠病毒的出现令世人大开眼界,反智主义竟然甚嚣尘上,而且似乎越发达的国家的民众越反智。
美国有两位学者著书分析过美国的反智主义,一个是理查德·霍夫施塔德著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另一个是汤姆·尼科尔斯著的《专家之死》,他们都从宗教、民主制度、教育、历史等方面作过详尽分析,美国民众对民主的过度诉求导致对精英的敌视和追求观念上的平等,教育的商业化令到普通民众缺乏足够的科学常识,他们或一知半解或褊狹执拗,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无知本身,而是以无知为荣。
不同文化下的反智现象产生的机制是不一样的,今天国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反智主义源于曾经所受的伤害、对体系的不信任和科学常识的不足,是一种反智性而非反理性,但不管是什么文化或制度土壤里产生的反智主义都会形成一种思维路径依赖和证实性偏见,反过来又会强化反智思维。所谓证实性偏见是指当人们在主观上认为一件事情正确时,他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和筛选支持他观点的各种证据,并且只接受支持他观点的事实。今天人们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过度迷恋和对一切化学物品的拒斥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得到强化而上升为了一种信仰。
那天准备离开朋友的宅子返回时,看宅院的师傅提着两大桶东西放到车上,自豪地对我说:送你两桶花生油,我们自己种的自己榨的。
我忙不迭地道谢,心里顿时生出了一个主意,回去之后取样去权威机构化验一下,如果真的不安全的话撕下面子也要跟朋友道出实情,也算是我对他热情款待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