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哪个部位开始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27/9236997.html合作社配肥车间。
汤阴县农博伟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创立于年,年年初在县工商局正式注册,申国希任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现有土地余亩,每年销售收入余万元,并带动周围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合作社与租地农民“双赢”。
勇于尝试自主创业
合作社负责人申国希原系汤阴县任固镇粮管所一名机电工程师,年年底申请停薪留职。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怀着敢闯敢试、自主创业的热情,年年初正式注册成立了汤阴县农博伟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汤阴县任固镇东部,土地平整肥沃,土壤质地疏松,水源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质小麦、高淀粉玉米、高油酸花生的条件。
近几年,随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去了,因为务工收入远远高于土地生产收入,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普遍偏低。根据国家倡导土地集约经营,实施土地流转的政策要求,按照农民主观意愿,将农民分散耕作的土地流转过来,并支付其租金,通过归并整合,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整合农民分散的土地亩,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向周边乡村辐射,~年又新租赁固镇三街、四街、五街土地余亩,进行规模化种植,为合作社的长远稳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合作社始终秉承“科技兴农、科学种田”的原则,年以来,开始自制有机肥,集中周边鸡场、猪场粪便,加上食用菌废弃菌种,猪鸡粪掺到一起,每天翻剁2次,经过7~10天的高温发酵,每亩地使用75~公斤。有机肥含有农作物所需的营养素和丰富的有机质,是一种安全肥料,还可以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土壤和化肥中的矿物质养分溶解,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粮食品质,促进土地不板结,有利于环境保护。
年合作社在豫北地区率先实现玉米籽粒收获,籽粒收获机作业时一次性完成对玉米的摘穗、剥皮、脱粒、清运、秸秆粉碎等作业,省去了摘穗型玉米机中对玉米穗二次运输二次晾晒等环节,更符合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方向,既减少了玉米产量损失,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用工量,同时破除了玉米储放瓶颈,当天收回来的玉米可直接上烘干塔烘干。同时缓解合作社资金压力,新收玉米快速投放到市场,为养殖户提供饲料。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是漫灌、沟灌、畦灌、淹灌等。在常年干旱地区,农民在设法提高作物产量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选种及施肥等问题,而忽略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才是农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灌溉方式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逐渐增大,传统漫灌费时、费力、费钱,经合作社理事会研究决定从徐州引进卷盘式喷灌机。使用卷盘式喷灌机建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从而改善水浇条件,在节水、节能、节地、增产、增收等方面效果明显。
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几年来,合作社从事大规模粮食生产,既得到市、县、镇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村“两委”、邻村、乡亲的积极配合与帮助。合作社除长期雇用20余名农民长期在合作社工作外,每年还在春播秋种时优先用村里的低保人员,每年每名低保人员能增加收入余元。到繁忙季节,还要吸收本村、邻村在家农民到合作社上班,从事春播秋收秋种、拔草间苗、喷洒浇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保证田间管理规范有序,为粮食稳收稳打提供了支撑保障。既为闲散农民开辟就业门路,又为他们就近上班提供了方便,增加了家庭收入。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为就近上班的闲散人员0余人次累计发放工资余万元。给农民发工资做到了活结账清、从不拖欠,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的诚信度,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合作社的稳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合作社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合作社应用科学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面对广大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渴望,合作社顺势而为,除了在合作社拥有的土地上种植优良品种外,还积极与大型种子公司联系,为其繁育优良品种。对周边农民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在已有余农户的亩耕地参与了繁育良种工作,繁育的优良品种售价高于市场价一倍,每亩增收近元,形成了农民、合作社共同增收的“双赢”格局。
发展主导产业,建立优质小麦、玉米示范基地。合作社成立后累计投资万元,流转土地余亩,还购置了多种农业机械,购置拖拉机12台,玉米深松播种机4台,小麦收获机5台,玉米收获机5台,玉米脱粒机1台,玉米输送机5台,小麦玉米色光精选机1套,烘干机5套,有机肥翻剁机1台,农用车3辆,投资余万元建筑了仓库,投资30余万元建设了办公室、住室,积极为合作社社员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注重技术培养人才
合作社人员现有户,在运作模式上,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化经营模式,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提供种子、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销售,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合作社还引进优质小麦、高淀粉玉米,品质优产量高,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挥劳动优势,通过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的服务,辐射带动孟庄村及周边村庄,成为安阳地区有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合作社加大培训力度,每年聘请专家举办培训班5期以上,培训员工和农民0余人,培养科技示范户15户。给每户农户培养一名“技术明白人”,能够掌握小麦病虫害防治、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在普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传播科技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合作社将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继续增加流转土地面积,在保障粮食作物增产、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尖椒、花生等经济作物,实现共同富裕。
(本报全媒体记者李太宇通讯员张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