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3年蝉联全国花生第一大县,正阳现代
TUhjnbcbe - 2025/3/10 19:36:00

正阳常年种植花生万亩以上,产量54万吨,连续23年蝉联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有“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美誉。

花生产业链担负起全县8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脱贫任务,年吸纳1万多名贫困人口。

今天,地道农旅地道君带你走进这个“花生大户”正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她如何凭借种花生,助村民成功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一、园区概况

该项目位于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圈定熊寨、兰青、真阳、慎水、傅寨、新阮店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23个村,包括县农场及产业集聚区内的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区域为园区,总面积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万亩,总人口6万人。

按照“一核、两翼、四基地、六中心”创建规划,围绕花生吃干榨净,按国家标准规划,建成集产业园、观光园、博物园、文化园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年,产业园产值34亿元,园内人均纯收入1.6万元,比全县人均收入高出38%。

二、项目亮点

1厚植发展氛围,夯牢基础保障

产业扶持政策政府出台了《正阳县加快花生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意见》、《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等若干奖励扶持政策,优先向园区投放人才、资金、土地等各类优质要素,为园区发展和花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搭台全程服务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相继入驻并搭建8大服务平台,为园内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设立专家委员会、花生协会和花生产业联盟。

统筹土地资源县财政投资近3亿元完善产业园基础设施;在园区内统筹布局种植、加工、研发、检测、物流、综合服务六大功能板块,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交通、水利、林业等各类涉农项目建成高标准良田90万亩,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调整存量土地资源,优先解决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建设用地需求,提供建设用地多亩。

金融服务政策通过“银行+信贷风险基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险+信贷风险基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式,7家商业银行为产业集聚区内家企业累计贷款11.6亿。

2提升核心价值,带动品牌增益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与中国农科院等5家科研单位合作,开展花生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建立1个花生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带动构建县乡村三级花生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绿色花生品牌认证比例达到85%,万亩“正阳花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5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正阳花生位列全国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第34位,品牌强度,品牌价值98.54亿元。

擦亮花生外宣窗口将“正阳花生”和产业园作为地方名片,通过各种渠道推介。

每年举办“花生文化节”、全国花生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展花生产业招商活动等。

打造花生文化交流平台,建设花生主题公园、花生文化展览展示中心,在全县主要道路、街道等打造花生文化园艺景观。

建立全国首家农产品交易中心——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每天全国多家花生报价来自于正阳,正阳已成为中国花生的价格中心和交易中心,“正阳花生”卖向全国、走向世界。

3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

依托园区载体,围绕一二三产,打造百亿级的花生产业集群,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产做优推广种植高油酸等优质花生品种,开展花生良种繁育,实施标准化生产等,提升原材料产品的效益。园内种植优质花生16.6万亩,主导产业覆盖率98%。

二产做强引进多家“国家品牌计划”龙头企业落户,相继引进“君乐宝”“鲁花”两个龙头企业,以及花生天地、正花食品、正味粮油、维维粮油等以花生油、休闲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形成了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体系。全县培育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花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沿“一带一路”出口花生机械产品到苏丹、东南亚等国。

提高花生秸秆、叶、壳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一粒花生的价值从果到壳“吃干榨尽”。成立“花生秸秆秧行”和中国花生秸秆电商交易平台,吸纳农民存花生秸秆用于养牛羊,牛羊粪作为有机肥,实现种养循环;花生叶制茶,花生壳用于种植食用菌和制作枕头。

正阳县花生产业入选全国“一县一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发展典型。年园区实现年产值34亿元,花生加工业产值达18.6亿元。

三产做活依托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P2C产业电商平台,开展挂牌、预售、竞拍三种交易模式,解决花生产品销售难、结算难、融资难、定价难等问题,自上市以来已实现交易多吨,总交易额达1亿多元。

围绕花生主题发展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将产业园、观光园、博物园、文化园等多业态功能融于一体,实现“一园多体”化发展。深度挖掘、搜集、整理与花生相关的农事体验、历史典故、传说等,发展影视、文艺创作、文化体验等相关产业,花生天地项目包含花生食品世界、花生小镇生活、花生养生公社等七大板块,概念性总投资26亿元,占地约1万亩。

3密切利益联结,助推群众增收

把园区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助推群众增收的基地,探索“花生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职业农民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农业保险等服务保障,着力构建“1+1+N”产业扶贫模式,把贫困户“嵌”到产业链上,把企业“连”到扶贫线上,把社会“引”到扶贫路上,把花生产业打造成扶贫支柱产业。

“双创”孵化基地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与贫困户加入产业园建设,并给予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

依托正阳花生学校、农广校和农机校等培训机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人。至目前,园区内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上市公司4家,拥有产业工人1.5万人。

探索扶贫模式聚集全县余家规模家庭农场、合作社,成立正阳县花生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协会,各乡镇设立分会。

通过“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群众规模种植挣“现金”、土地流转挣“租金”、入园务工挣“薪金”、股份合作挣“股金”。

另外,形成了“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民”的“三合一”土地托管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脱贫难题,而且让很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增加了工资收入。

建立激励机制围绕鼓励贫困户和补贴经营主体两大块。

县财政每年投入多万元,鼓励贫困户种植优质花生,分别给予每亩-元不等的补贴。对与贫困户签订5年以上帮扶协议且达到一定条件者,县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奖补。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花生种植农业保险全覆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或托管园区土地,种植花生达亩或亩以上的,其耕地流转费、托管费分别按每年每亩元、元给予补贴。对于吸纳5户以上贫困户就业、每天工资额不低于50元的,县财政按照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付给贫困户工资总额的30%奖励给企业。

三、地道之见

1建立“农资”储蓄银行

有的农产品的存放时间越长,价格越高,因为农户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或者没有良好的存储环境,所以不能将产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可以通过建立银行的形式,有银行统筹“农资”,在农民的委托下,存蓄、加工、包装、营销“农资”,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打包资源,统筹利用农户可凭存折随时存放农产品、生产资料、资金,可等价交换肥料等生产必需品或是随时支取现金用以周转,达到各取所需、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效果,盘活农户手中的闲置“农资”;另外,存的时间长,还有“利息”拿,大大得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

通过银行对接金融平台,实现“钱生钱”,还能有效减轻资金压力。

建立仓库,统一管销农资银行还可以在获得农民委托后,依靠其完善的物流冷链建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由银行组建的一个或多个仓库,类比于京东的物流仓库,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2引进优质龙头企业

产业园在争取成为省级/国家级项目后,通过招商引资,对进驻企业进行筛选,尽量选择优质的龙头企业,以推动园区的发展。

再创生产高地利用龙头企业的产业、技术、人才优势,产业园可以利用更先进的资源,升级产品,让产业园生产再创高地。

示范带动作用有了政府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23年蝉联全国花生第一大县,正阳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