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都君
近年,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需求更为迫切,我市绿色食品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刚开始对绿色食品并不了解,但有一次我无意间买到了一袋标有‘绿色食品’字样的红薯粉条,品尝后发现和之前买的红薯粉条口感确实不一样,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红薯粉条在口感上更纯正。”5月7日,家住灯塔路的市民安女士告诉记者。
那么何为绿色食品呢?绿色食品与一般的食品相比又有哪些区别呢?带着这些疑问,4月24日,记者来到了内黄县一家绿色食品公司。在该公司的包装车间内,记者看到了专业自动化的生产线上,身穿蓝色抗菌制服的工人们正在快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王掌柜”卤鹌鹑蛋的包装工作。而在该公司的另一个车间里,堆放着用来给鹌鹑防疫的金银花、双黄连等中草药。
“我们给鹌鹑用的药都不含一点儿激素,防疫用的都是双黄连之类的人都可以口服的中药,这也是绿色食品与一般食品最大的区别。我们的鹌鹑从饲养到防疫,用的都是符合相关规定的饲料及产品。我们坚持绿色玉米种植,实行统一良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化肥、农药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确保养殖基地绿色玉米的饲料供应,保障鹌鹑养殖的品质。”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绿色食品有一套既定标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借鉴国际先进食品安全标准,立足我国实际,制定了一套特色鲜明、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贯穿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涉及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签、贮藏运输等诸多环节,而且,该标准中的部分卫生指标要严于国家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高级农艺师黄雅凤告诉记者。
“王掌柜”卤鹌鹑蛋的故事只是我市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年,我市绿色食品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增绿色食品数量取得突破,省农业农村厅年下达给我市的目标任务是新增绿色食品认证食品35个。截至今年1月31日,我市成功申报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食品数量共有54个,是有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绿色食品存量的3.4倍,同时是省农业农村厅下达年度发展任务的1.5倍,任务完成率达.3%。此外,我市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也取得突破,年全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共有8个,我市占1个;年全省成功申报并进入创建期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有48个,我市占4个,居全省前列。
一个个闪亮的数据彰显出顺应时代、破土而出的绿色食品事业,在我市迸发出蓬勃生长之力。
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引导下,我市培育了一批叫得响的“三品一标”企业及产品:林州洹茂绿色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林州市太行益友菊品有限公司、内黄县的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盛康食品有限公司、兴农果树栽培有限公司、河南省华禾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禾泰小米、“星河”一级压榨花生油、“王掌柜”卤鹌鹑蛋、“哥仨”桃荣获历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都里小米、安阳县众祥芦笋、内黄县鼎盛花生等多个产品被评为河南省“我最喜爱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品牌推介,不断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让产业兴旺果实变成财富。
未来不远,梦想可期。我市绿色食品发展的路径已绘就,各相关主体“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在目标任务上再聚焦,在工作思路上再梳理,在政策措施上再加力,在推进落实上再努力,绿色食品事业必将在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书写出绚丽篇章。
本文来源: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