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食材涨价潮一波又一波,世界粮食短缺十分严重,部分餐饮业主叫苦连天,偷偷涨价被骂的不在少数。巨头、资本将目光转到后端供应链,或亲自下场,或投资头部企业,碾压中小食材供应链企业的生存空间。面对这些挑战,或许供应链联盟是一个破局高招。
01
食材涨价潮,餐饮、供应链叫苦连天
从去年开始,国内食材价格持续上涨。今年春节后更为明显,且呈现“只涨不跌”的势头。现在不光是“牛魔王”“羊贵妃”“猪坚强”,还有“蒜你狠”“向前葱”“辣么狠”“火箭蛋”等等,荤素都在涨。例如在猪肉涨价之后,鸡蛋的价格也在逐渐上涨,现在很多地区已经涨到了每斤6元。据了解,今年的蔬菜价格普遍都上涨了30%至50%左右。然而,最夸张的还不止蔬菜、肉类涨价,就连做饭用的辅料也都在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食品价格最新月度报告中表示,截至今年3月,全球食品价格已连续10个月上涨,目前已达到近7年最高水平。其中,植物油涨幅最大,另外,乳制品和肉类价格环比上涨。目前全球粮食价格的涨幅达到了50%左右。专家预测今年全球的食品通胀率大概会达到6.5%左右,个别食品甚至可能会达到10~30%左右。比如截止到今年2月份,国际上高粱的上涨幅度是82.1%、玉米是45.5%、小麦是19.8%、植物油是8%。
新一波涨价潮来袭,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得很惨。面对食材涨价,餐饮企业叫苦连天。有餐饮老板表示,“现在原材料上涨,大家的利润都被进一步压缩了,可谁都不敢轻易涨价。”也有的餐饮人表示,现在消费者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消费者才不关心你原材料上涨,他们只关心价格在不在他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你涨价了,人家就不来了。”
今年春节后,牛羊肉、淡水鱼、食用油以及一些依赖进口的高端干货食材涨价格外凶猛,货源变得越发紧张。其中,食用油的涨幅最大,春节之后到现在,部分地区价格涨幅甚至达30%以上!对餐饮企业来说,油的用量最大,涨价带来的压力也最为明显。
西贝、海底捞等头部餐饮企业就因为涨价,被推至风口浪尖。现在这个节骨眼涨价,若没把握好度,就是一次危机。食材涨价,食材供应链企业也不好过,餐饮企业菜品涨不了价,只能向后端供应链企业要利润。餐厅菜品涨价消费者就跑了,食材供应链企业涨价,餐饮业客户也会跑到更便宜的同行那里采购。
一环套一环,食材原料普遍性涨价,食材供应链利润空间同样被挤压得很惨。年初倒闭的餐饮企业不在少数,连带着许多专做餐饮食材配送的中小型企业倒闭了。食材涨价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配送企业面临的挑战。我们常说竞争不仅仅靠低价,但是价格永远是竞争的第一门槛。
02
头部企业逼近,中小企业生存难
为什么说头部企业逼近呢?让我先来看看资本、巨头近来在食材供应链的动作。我们大概分为几类,举几个例子。
第一类,作为头部企业拿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手攥着大把资金,扩张速度可想而知。这一类典型是望家欢,今年2月望家欢完成8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去年3月望家欢曾获得了美团、隐山资本6亿元B轮融资。现今,望家欢在全国有近家分、子公司,服务超过家大型客户,营收规模近百亿元。而这次的8亿元融资将主要用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线上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升级SaaS服务系统、源采系统以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在上游实现数据化采购,在下游实现智能化配送。大力投入线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全国大中型城市共享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仓配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加大合伙人招募力度,为合伙人提供发展资金等以及商业模式的升级。
第二类,独角兽与区域龙头强强联合,互借优势。这一类说的是莲菜网,去年6月莲菜网完成B+轮1.55亿元融资,美菜网领投。通过本次融资,美菜网和莲菜网将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与业务协同,两公司将继续各自保持品牌独立运营。莲菜网可以借助美菜网供应链、大数据和资金渠道等优势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区域深耕和渠道下沉。美菜也将利用莲菜网大中型餐饮企业服务经验和区域运营盈利模式,继续完成对大中型餐饮客户服务升级并继续扩大中原地区市场优势。
第三类,坐拥既有的母公司优势,又拿了巨额融资。这里说的是永辉彩食鲜,去年12月永辉彩食鲜获得中金资本、腾讯等10亿元A轮投资。彩食鲜有企事业单位食堂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加上B端零售商以及永辉超市等业态,基本上能保障其自我造血。永辉不断借助彩食鲜等供应链公司,深入采购终端,甚至参与农产品生产议价,进一步提升其毛利率。
第四类,互联网巨头,依靠物流、电商等多方优势,切入B2B赛道。京东生鲜组建了七鲜京采业务部来专门开展生鲜食材B2B业务,对标的是美国SYSCO公司。借助自己的商品资源,向餐饮客户提供食材,孵化出一个SYSCO那样的公司。京东推出方便菜,以2C业务来驱动2B的业务,通过方便菜的销售与餐饮企业发生关联,并围绕餐饮企业开展食材供应链B2B服务。
正如观麦董事长杨威在第四届食材供应链论坛上的演讲所说,有钱又有实力的巨头们来势汹汹,有的巨头扬言中小配送公司都会慢慢消失的,客户都会慢慢的被巨头吃掉。要么成为他们的合伙人,要么出局。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因为实力差距太大,要钱有钱,管理规范,规模效应,他们觉得中小食材配送商永远赶不上。
头部企业一直在强化自身实力,也在不断的提升行业门槛。中小配送商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岁月静好的日子将不会太长久。只有武装好自己,才有机会在巨头的树荫下生长。如果还是仗着开始的人脉关系,做一点小生意,不求上进的话,最后被巨头吞掉是非常正常的。
话说到这里,有许多人可能会问,我们中小企业就是要钱没钱,要关系没关系啊,每年就挣这么多,又怎么和他们争呢?
03
与巨头并存竞争,供应链联盟是好招
赛道的竞争白热化,在各大巨头的的阴影下,中小食材供应链企业如何活得更好呢?组建食材供应链联盟与巨头并存抗衡,或许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其实现在早已有许多的联盟存在,也许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在某一个联盟中。据知之支餐饮所言,美国餐饮供应链40余年的专家说道:“我会对所有中小餐饮供应链企业说,如果你还不是联盟的一员,至少选择一个加入,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供应链联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是降低采购成本。多家企业联合采购可以提高采购总量,从而获得议价权,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尤其是特殊的品类诸如蔬果,或者具有区域特色性的食材,效果更为显著。比如观麦近期生鲜CEO专访中,年营收超2亿的亿里福董事长潘庆磊说:“物流成本一定是通过量来解决的。”他在长三角地区组建生鲜联盟,联合志同道合的食材供应链企业进行联采,通过渠道共享获取价格优势。目前生鲜联盟共有23家企业,年实现了吨的联采体量。通过联采至少省掉了一级市场费用,一般常规商品可以节约4%~7%成本。
其次实现渠道、仓储共享。不同区域的配送企业更了解本地的市场情况,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当地对选品或者渠道上的优势都要比巨头强。但是中小企想要到其他区域发展就有许多限制,有的供应链联盟致力于共享仓储,共享采购渠道,甚至共用一套信息系统。有效地化零为整,帮助中小食材配送企业更好的发展。比如云南良禾农业,成立快道供应链公司为生鲜联盟服务,他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联盟模式。
第三是提升利润。许多食材配送企业都说树立品牌,但是到底什么是品牌,如何树立,大部分都局限于表层,有的又只有所谓的口碑品牌。我们做食材配送的,食材的品牌自然是最应该做的品牌。但其实别说食材配送企业,建立品牌的种植基地都很少。有一种品牌的树立方法就是,通过联盟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大河U菜网通过与当地的豫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开发了大河U菜网专供花生油品牌,备受客户欢迎。
结语
食材供应链这个市场很大,机遇也很多,但是唯有从千军万马中杀出血路,才能获得一线生机。面对食材价格普涨、巨头挤压,中小食材配送企业选择联盟或许是不错的办法,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