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孔子曰:不得其酱不食。中国人吃酱油已有几千年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酱油股也可以一直牛下去。
今年以来,三大酱油股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都出现了崩盘型走势。上周出现了超跌反弹,千禾弹性更大。
一月初核心资产集体创新高,然后崩盘。到如今,茅台、通策医疗等已经继续创新高,酱油股却趴在地上起不来,高下立见。
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买了中炬高新,吸引了一堆散户抄作业。结果现在天天创新低,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近1个月收益排名更是倒数。
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中国人想创业,却找不到合适的行业,那么开餐馆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见,酱油确实是个永续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酱油股随时都有价值。
酱油股跌到这个份上,现在可以买了吗?
人口见顶
人们做研究,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无论什么行业,都喜欢去对标外国,然后论证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比如,一说到汽车、空调,就跟美国对标;一说到牛奶、酱油,就跟日本对标。也不想想,这些国家跟中国国情一样吗?
要知道,美国人口还很年轻,日本则是先富后老,中国则是未富先老,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了,很多消费领域已经出现了历史大顶。
简单说,酱油未来的行业增速不会高。根据欧睿国际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数据,中国年酱油行业市场规模(出厂口径)约为亿元,年至年,酱油行业出厂口径收入复合增速为10.7%。
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年,国内酱油行业在单一调味品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为26.8%。预期在年至年,酱油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6.3%。
中国人口数量将于年达到峰值,约14.16亿人,之后缓慢下降。中长期来说,由于人口老龄化、烹饪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酱油使用量到一定阶段即进入下行通道,主要靠提升市场份额和扩展新产品维持增长。
所以,这里面的真逻辑,就是市场份额扩张,或者说看谁有能力抢占存量市场。其他逻辑,在老龄化大前提下都是伪逻辑。人口增长停滞、老龄化,加上人群对于健康的需求增加,酱油的总需求量正在接近天花板。
提价难
至于提价,对于2B业务来说更是无稽之谈。B端餐饮客户最大的特点是,销量大,但售价低。餐厅本来就是成本敏感型,进什么货都要精打细算,如果不是法律约束和良心谴责,都直接用地沟油了。你一提价,餐馆立马换其他牌子。
这么多年,你见过哪个客人对餐馆老板说,今天的菜必须给我搁千禾零添加酱油?
到年间,海天酱油的单价,从0.43万/吨,上升到0.53万/吨,上涨21%,年化涨幅只有2.3%。
为什么餐馆做的菜更好吃,秘诀并不是多放酱油。首先,餐馆的火大,有的还有鼓风机,铁锅温度比家里高而且持续,这样才有“镬气”;
其次,有十几种香料加持,味道自然更丰富;最后,还有香料和葱姜香菜增色提香等等,家里根本没法复制。所以,大家千万不能一说起酱油就高潮。
餐饮渠道是薄利多销,提价可能永久性丢失用户。海天也清晰认识到了这点,所以宣布年海天产品不涨价。
归根结底,酱油股最大的看点,是看谁能扩大市场份额。空调、房地产、手机,都是走的市场集中度提升的逻辑。
从近期渠道反馈的情况来看,整个调味品赛道短期数据仍有压力。海天及中炬的库存仍处于消化期,餐饮端景气度低预期,KA人流量下滑,需求端受到阶段性影响;市场及渠道费用投入仍将处高位,份额竞争持续加剧。
渠道为王
国内酱油行业的消费,分为餐饮、家庭和工业三大渠道,其中餐饮占比60%,家庭和食品加工分别占比30%和10%。饭店的酱油消耗量,约是家庭烹饪的1.6倍。
比如,海天的优势在餐饮渠道,流通及餐饮渠道在海天的销售占比约为50-60%。但在年,整个餐饮业出现倒闭潮,餐饮市场缩水就严重影响了海天的业绩。
此外,新开的餐饮店是否使用海天,也是一个未知数。假设今年有30%的新开餐饮门店,海天需要跟厨邦、李锦记一起抢夺这些门店,难度就增加了。
从餐饮的趋势来看,人们下馆子、叫外卖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家做饭的次数整体在减少。现在餐饮行业大多都在建立中央厨房,门店只是负责加热食物。
这意味着,调味品都是中央厨房集中采购,门店不负责采购。企业如果失去了连锁餐饮企业的订单,路就会越走越窄。
这个现象,对于海天还算好,毕竟餐饮渠道的底子还在。但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则面临很大压力了。
调味品行业有点特殊,首先是单价很低,一般就是十几块钱;另外是酱油的消费频率很高,但每次消费量又很低。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在家里炒菜,突然发现没有酱油了,就赶紧去附近小超市买一瓶,也不会在意是什么牌子,只要是见过的都行,不可可以选择厨邦、海天或千禾。品牌变得不那么重要。
这种特点,意味着酱油很难一次性卖出很多,家里往往不会囤着,还怕过期。这导致酱油很难在电商上面发力,必须十分依赖线下渠道,而且线上的利润率远不如线下。
越是依赖个人消费者的酱油品牌,就越需要渠道为王。如果别人覆盖到的渠道,你覆盖不到,那么营收势必比不过别人。
很多住在18线城市的人都反映,厨邦的覆盖率远不如海天。覆盖率太低不仅仅是营收减少,还会导致广告费的空耗。酱油企业的广告费很大,虽然知名度增加了,但产品没有覆盖到消费者,转化率就是0。
千禾也有一个问题,他家主打高端,定价也高,但是商超、线上每年每天都在打折。这意味着,千和抢占市场的方法,只能通过降价促销来实现。
老是降价就没法体现高端特性,稀缺性就会越来越低。所以可以看到,千禾在部分地区毛利率超过了海天,然而并不太多。
千禾味业财报数据显示,年四季度净利润巨亏了万,同比大幅下降了.47%;年一季度业绩也不甚理想,净利润仅为万,同比下跌了43.34%。
年四季度业绩暴雷,主要是千禾味业对镇江金山寺计提了万元的减值损失。年一季度业绩下降,则是期间费用率首次突破三成达到31.91%,大大压缩了经营的利润。
而自从年股份解禁以来,千禾味业的大股东、二股东、公司高管的轮流减持,机构也在撤离,使得市场信心也不足。
海天味业也披露,最近3名高管合计减持76.93万股,套现合计1.36亿。
酿造酱油
6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严厉打击使用工业盐、工业醋酸等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受此影响,上周酱油股出现反弹。
但这个新政,并不会给竞争格局带来太大变化。目前主流厂家,均是酿造酱油。
酱油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很早以前酱油的三种形式分别为酿造酱油、配置酱油和化学酱油。化学酱油会致癌,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江苏电视台报道:记者走访商超和菜场发现,这里售卖的都是各家品牌的酿造酱油和酿造食醋,并没有发现配制产品的踪影。“我们的商品都是从正规渠道拿的,紧着好的进货。”商贩表示。
比如,中炬高新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全部产品均为酿造酱油,在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背景下,配制酱油市场占比将持续下降;作为高端酱油的领军品牌,厨邦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至暗时刻
整个调味品行业,都迎来了艰难时刻,大家都在存量竞争,相看白刃血纷纷。不仅是酱油,醋、火锅底料,都好不到哪里去,天味食品都跌成什么样了,安琪酵母更是让人抑郁得不行。
从调味品行业公司年一季度业绩来看,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其中12家调味品上市公司实现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31.06%;归母净利润24.88亿元,同比增长23.05%。
究其原因,首先,原材料等成本上涨,行业尚未提价,毛利率承压;其次,调味品板块的一级市场火热,新进入者众多,行业竞争加剧,上市公司均采取加大费用投放等方式来应对,销售费用率大幅上行。
以中炬高新为例,一季度发生销售费用1.5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4.74%。公司从年就开始加大广告营销力度,年全年广告费支出万元,较年同比增加56.7%;年广告费支出为万元,同比增加23.5%,然而带来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要知道,在历史上,厨邦的市场份额曾是第一啊。
如果酱油行业仅仅是一些老玩家的存量竞争,那还好说,海天可能赢家通吃。
然而,现在来了一堆对手,都不是善茬。最大的威胁来自金龙鱼。
金龙鱼来了
金龙鱼的粮油业务关系国计民生,很难提价,所以很渴望高毛利率的行业。公司认为调味品行业的潜力很大,将调味品视作很重要的一项新业务。
金龙鱼虽然加快了调味品布局,但目前贡献的收入还微不足道。从金龙鱼在年年报中,将调味品业务归到了厨房食品板块,所以看不出具体的收入情况。
关于酱油,金龙鱼与台湾知名品牌丸庄公司合作;关于醋,金龙鱼推出的“梁汾”品牌山西陈醋。目前,相关产品已经开售。金龙鱼3月23日还称,公司已经计划进入复合调味料领域。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以酱油为例,金龙鱼本就是食品级豆粕加工商,而豆粕是酱油的主要原材料。金龙鱼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天、李锦记等企业的食品级豆粕主要供应商。他现在做酱油,根本是小菜一碟。
金龙鱼构筑了一张遍布全国的多元化销售网络。年,其经销商数量达家,零售终端超过万个。销售网络建成后,除了卖食用油,还可以卖别的。这也是消费品扩张的通用逻辑。
据说,不少李锦记的人去做丸庄酱油,也带去了现成的渠道。
金龙鱼的策略,一直是强品牌低毛利。调和油和酱油的市场大头,一直都是2B的餐饮商户,而非个人用户,对于金龙鱼来说,这种推广就很容易了。
2C渠道,金龙鱼正是通过简单粗暴“买食用油送酱油”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从中高端花生油胡姬花到核心品牌金龙鱼,都在买油送油,元宝大豆油的箱体广告也给了庄丸酱油……
因此,海天的市场份额被蚕食,是不可避免的,丸庄甚至不需要赶超海天,只要有蚕食的趋势,海天的估值就很难撑住了。
对于现在的酱油公司来说,要么发狠抢市场份额,把自己利润率拖下水;要么强撑利润率,市场占有率被蚕食掉。这都不是令人开心的局面。
除了金龙鱼,还有鲁花推出的黑豆酱油。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背景下,海天年产品不涨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应对新的竞争对手:鲁花和金龙鱼。
竞争格局恶化
总的来看,酱油的竞争格局在恶化,提价可能会丢市占率,不提价毛利率有压力,左右为难。
在这种困境下,不能期待酱油股的业绩继续高增长,那么,估值也应该降下来。当前,酱油股正处于缓慢杀估值的过程,估值中枢必将回归到历史平均估值。
更可怕的是,随着市场总量空间见顶、外部强敌杀入,酱油股很可能不仅仅是在杀估值,还是在杀逻辑。
竞争格局恶化,导致了杀逻辑,是非常惨烈的。
最新的案例,是兴齐眼药。由于恒瑞医药突然宣布,用于防控儿童近视的HR滴眼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大概率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目前,兴齐眼药的阿托品滴眼液正在III期试验,本来人们想着,兴齐能独占赛道好几年。结果恒瑞来了,一下子就进了III期。而且,恒瑞的推广能力最全国最强的,会给兴齐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
逻辑通不通顺,永远是要第一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