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酒类中,茅台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从诞生至今,它早已发展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其品牌价值更是名列前茅。
而同为酒业生产者,谁不想成为下一个“茅台”呢?从一个单一小厂发展到如今全国各地遍布生产厂地、被评为行业第一品牌的它,在经历过了崛起、险被外资收购、痛定思痛再创辉煌的曲折史后,或许已经拥有了这个机会。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再次见证一个酒类品牌的荣耀。它就是正崛起的啤酒巨头,华润雪花啤酒。
01
据公开资料,华润雪花啤酒成立于年。但熟悉雪花啤酒的人都知道其实早在50年代的时候,雪花啤酒就在沈阳的一家酒厂诞生,然后经过工匠不断地改进工艺,最终以口感细腻、泡沫丰富的特征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雪花啤酒展现出的业绩还是非常亮眼的。不仅产量超过了10万吨,还成为了当地的纳税大户。毫无疑问,彼时的雪花啤酒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只非常有潜力的投资股。于是在年,华润集团就瞅准了机会带着雄厚的资本入场,与南非米勒合资成立了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
但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此时的啤酒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市场上涌现出的啤酒生产商达到了几百上千家。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华润雪花啤酒要如何在一片红海中突出重围,击败众多对手呢?
财大气粗的华润雪花啤酒没有丝毫犹豫地采取了并购、低价等策略。为了尽快扩大规模,华润雪花啤酒利用雄厚的资金在全国各地收购啤酒企业,将具备影响力的对手直接变成了自己的从属。而在市场竞争上,它又卖出了比其他啤酒低的价格。
就这样凭借着良好的口感、平价的价格、好的营销策略,华润雪花啤酒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快速地发展起来,从一个小小的啤酒厂变成了规模化的啤酒品牌。并且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一路高升,销售量不仅稳居我国啤酒行业的第一,还拿下了全球啤酒销售量的榜首。
发展到此时,华润雪花啤酒可以说是势不可挡。然而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在繁花似锦的背后,却也隐藏着汹涌的危机,曾一度让华润雪花啤酒险些被外资企业收购,前途未卜。
02
随着80年代啤酒行业的兴起,经过30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啤酒行业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展示出了它巨大的消费市场。而在这块大蛋糕的吸引下,不仅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就连外国的啤酒巨头如百威、喜力、嘉士伯等也纷纷涌入了中国,试图分一杯羹。
为了快速地抢占市场份额,这些涌入的啤酒巨头并没有按照正常程序一步步地选址、建厂,而是直接砸下巨额资金收购本土啤酒品牌,借助它们的生产线、渠道快速地打开局面。在这些来势汹汹的外资啤酒巨头面前,很多啤酒厂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但这其中还不包括华润雪花啤酒,毕竟它扎根于本土发展了几十年,销量和口碑早已稳居榜首。并且在资本运作上,华润雪花啤酒同样也有雄厚的资本支持,面对外国啤酒巨头的挑战,它尚有一战之力。
因此在重重包围中,华润雪花啤酒还是淡定地保持着自己的老大风范,一心一意搞生产。然而没过多久,华润雪花啤酒就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了,它迎来了发展以来的一次重大危机。
一直以来非常支持它的股东之一,持有49%股份的南非米勒被百威英博给看上了。这意味着一旦华润雪花啤酒的这49%股份归于百威英博,华润雪花啤酒就失去了很大的自主权,甚至有可能沦为外资品牌。
但这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为了不让股份落入百威英博的手中,华润雪花啤酒开始走上了反收购的道路。历经两年的时间,走过重重的收购危机,最终成功地从南非米勒的手中拿回了华润雪花啤酒股份,让百威英博的收购计划落空。
而在经历了这一次的重大危机后,华润雪花啤酒也终于意识到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谁都不可能一直安稳地生存下去,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在痛定思痛后,华润雪花啤酒从年开始走上了革新之路。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华润雪花啤酒的变革主要集中在了几个地方。一是品牌重塑,让品牌更加的接近年轻人,实现潮流化。而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应该就是围绕着“雪花勇闯天涯”进行的一系列营销了,包括举行各种户外活动,冠名深受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