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一个和花生有关的小故事: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花生并不是长在地下,而是长在秧子上。有一个姓骆的孩子,帮他的母亲种花生。可是,总有一些馋嘴的大鸟啄他的花生吃,他每天都要到花生地里驱赶鸟儿。种花生非常辛苦,使他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读书或是玩耍了。
他认真的精神感动了山神,于是山神就给了他一块宝石,让他用手在地里挖一个坑,把宝石埋进去。得很硬,他挖了很久,终于将宝石埋了下去,生长在秧子上的花生忽然都藏到了地下,再不受鸟儿的啄食。
小农上次写了一篇关于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推文之后,在后台收到许多读者的留言。花生的受欢迎程度高,但大家对吃花生却有很多的顾虑,怕一不小心吃错了吃坏了。小农把大家的疑问总结了出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吃花生的事吧!
1.花生发芽到底能不能吃?
花生发芽可以吃,但是霉变的花生芽是绝对不可以吃的。
经检测,花生芽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比花生高倍左右,花生的蛋白质在24%-36%之间,而花生芽的粗蛋白含量比花生要高8.4%,粗脂肪却降低了28%左右。干花生几乎不含有维生素C,但发芽后的含量却显著增加。
2.如何挑花生?
花生的外表皮看着都差不多,但是里面的种皮(花生仁)有的发红,有的发白,有的发紫,买哪一种更好呢?
其实,花生的种皮是由花青素决定的,花青素含量越高,颜色越深。反之,颜色就浅。但花生仁的整体营养价值是基本相同的。同一品种的花生,个大饱满的营养更优。
3.新花生,陈花生如何区别?
看外观:新鲜的花生饱满,果实上面纹路清晰,色泽鲜亮。陈花生由于储存时间长,果壳色泽一般呈暗灰色。花生表皮纹路不够清晰,有黑斑或是腐烂迹象的容易产生黄曲霉素,不要购买。
看内在:新鲜的花生剥开以后,色泽鲜亮,呈粉红色,果实饱满,陈花生外皮上面黯淡无光,花生衣是暗红色的。
论口感:新鲜的花生清脆爽口,味道发甜,陈花生吃起来口感发干发硬,并且“剌嗓子”。
新鲜花生要做到“现吃现买”,不建议“囤货”。买回来,一定要注意储藏。若是两天吃不完一定要摊开来晒,以免发霉。
鲜花生储存不当极易生霉,在加工过程中,又是如何防霉的呢?小农请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专家,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都是黄曲霉毒素惹的祸
霉变的食物一旦不小心食用,轻则呕吐、重则致癌、甚至死亡,因为这些霉变的食物中含有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
黄曲霉毒素因其强毒性和致癌性,名列生物毒素毒性之首,是最重要的食品污染物之一。而黄曲霉毒素结构非常稳定,高温、强酸等条件都很难将其破坏。
对于现代食品加工来说,要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就一定要从源头把控,脱水,筛选过程都很重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研发的这两种技术就非常有效地控制了黄曲霉毒素的发展。
极速烘干--针对花生集中收获后水分高,易霉变并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特点,团队研发了高水分花生换向通风干燥技术,创制了花生换向通风干燥设备,烘干不均匀度降低60%,耗能成本降低80%-90%,有效地防控花生加工黄曲霉毒素污染。
安全防控--花生加工过程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引起霉菌污染和产生黄曲霉毒素,为做到花生加工时对黄曲霉毒素的全程安全防控,有效地剔除霉变花生是其重要的一环。团队发明了霉变花生激光分选技术与装备,霉变花生剔除率达到99.2%,与色选技术相比剔除准确率提高49%,有效地保障了花生加工的安全。
据悉,该技术目前已在5家大型企业成功示范,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助推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为全程解决花生加工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真是没想到,小小的花生,从育种开始,再到老百姓的餐桌上,竟然包含了专家如此多的心血。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
各位小伙伴们,这下你们可以回去大胆放心的挑选喜爱的花生了!